(陆续点击画面即可看到原尺寸清晰图文)
阿先族侄:
发来压缩文件我已解压收好,你的诗作我找个集中的时间,像上一批那样,批改后传回去。
此番给你设计的两组禅诗印相,共 10 面。
答应你,为你先父、我之族兄半亩哥写诗的,可以此间的任何一首,亦可都是。
若制成挂幅,在店面出售,遇人客问诗意时,我的建议是不作任何解释,只说“三叔父拾穗居士交代:各人心得的就是。”
都是容易识别的文字。即使最需要求注的“禅 · 参”,其中的“行脚”、“托钵”都是一般人知道的,唯有“海池”,网上也方便查到。
你可在独自时心思其中。
禅意印相,必是空灵的、静定的、妙觉的、通达的、随顺的、运化的;简洁的画面,可以任由各人参入、观想、领悟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心得。
拍摄禅意者一旦追求光影,讲究亮丽,重视彩色,焦距虚实,甚至水的流动,那顶多也就是“好看”而已。原因在于把握相机的人,内心有着“他人”的在俗,而不独具自在的超脱。
禅诗的难写,即使已然撇开“他人”读者的阅读感觉,但自己倘若志在字句的“禅意”,而非参入、觉道、悟理,那写出的,必然只有“显性”的“就这样”,而不会有“隐性”的“这里面”。
我在计划二组十首五绝的禅诗前,决意以“空灵、静定、妙觉、通达、随顺、运化”来净化自己的内心,无一旁杂,绝空他事。
写的时间比非禅诗的要更长。
先是打开一幅日本的禅意印相,注目一小时,记住了画的整体和细部,然后闭目,在内心里观想它,认识它,感受它;再仍然闭目,把心得涂写在预先准备好的白纸上。如此周而复始,一遍又一遍否定前面想到的,或者继续深入之,直至觉悟到“是”了,诗句成就。
这样参之印相,觉之道理,悟为禅句,一日能够完毕一首,但有的宿夜,要到次日清晨顿觉,还有的更需隔了一天。
此间的废寝忘食,自不待言。
一旦禅诗得,身心己通透。
过后吟颂,出声一回,意境一景,似画面,非印相,乃自心矣。
禅诗之玄妙,实在不是白话的,更不是哲理的。
若要我解释自己的所写,我自己也未必说的明了。
那禅诗真是惟寂灭了外物,专心于内一,而后方可渐渐从中自觉义理,并非一开始便可灵感的文学。
因了受邀为寺院做文宣,我生平第一次被特许进入禅房,那还是在 1997 年的寒冬。
传闻之神秘,很是使我事前好奇良久。
那是在雪峰寺院的偏舍。
当年的那地盘,一座单层的长方土木,横向的侧面中间各有一门。
面朝寺内的门口,垂着厚重的棉被似的布帘,而通往后墙根厕所的那门,则是光板。
房内大约百平方米,以门为中限的两面,相对的通铺成 〖 〗 状,各容十一二人坐禅和卧眠。
方丈的只是座位,长宽各1.5 米的木台上面,安了张有双扶手的直背太师椅,四周围起明黄色的布幔,座前有可供出入的开口。其形状很容易让俗人联想到住家的圆顶蚊帐,只是它里外不透。再说,其所在的位置,恰在后门的内口一侧,所以联想到“把门的”,也就当然了。
方丈事情多的很,随时来去,不必闭关一个月。
有一面全是窗户,即使光线可以进入,但因其下面高过一人,上面又被大屋檐遮蔽,屋里依旧格外阴暗。
迄今留在我印象里的一切,都还很是的简陋。
十九年过去,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想象中那里已是焕然一新。
第二次入禅房,是 2011 年酷暑,我住净居寺有二十天,决定皈依之前夕。
那是在三层木结构旧楼的底层,正方形的,四周回廊。
只有一扇双开门。
内部的格局如前见过的。
僧人的不再通铺,已是单人床了。
方丈的与其他僧人的一样。
我本该去修学坐禅的,却找不到要参的题目,于是一时进去三二分钟,就出了来。
依照佛缘来讨究,我这一辈子,不及三十岁起的接触佛僧,到六十五岁皈依,竟然仍旧不信仰任何宗教。而自愿面对印相,参其中的感觉,觉悟一二莫名其妙,却是乐此不疲的清醒和净心。
我的身体都还过得去,前面一个月以常年口服的西药,加银杏叶、芹菜炒黑木耳,以及炖西洋参,做治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死的治病养身,好像是有用的——曾经有过的头晕已经不再;十个手指头的发麻,因为血流不通,还仍旧着,不见消退。应该不是可速效的。
西药副作用的后果,让我先不服一段日子。正好同仁堂的西洋参已经用完,家里还有高丽参,今天开始用它。银杏叶、芹菜炒黑木耳,也还继续。
实验后看情况再说。
再过十二天,农历腊月廿二,是你父亲往生周年的祭日。你记住:预先将这十首,打成十张 A 4 纸页,祭祀时,在他的牌位前焚了。
人真是说不定的,而参禅人最首要的就是入“定”。
顺祝
亲情
三叔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