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哲学之美(大剧院三•十三幅)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4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西方建筑之美崇尚自然、流畅,把复杂简单化,又在简单之中让人有足够的空间用心灵感受内涵的条理、丰厚和哲学。
我不懂建筑,也不懂音乐,奇怪的是,却偏好有“凝固的音乐”之美的建筑。
走在国家大剧院里,我喜欢观赏其空间的衔接,用垂下的帘子,用流动的电梯,用固体的墙壁,用面积石块的彩色,用布置的地毯,……站在任何一处位置,都能在无画的地方看到美图。
现代派的、抽象派的、印象派的,全都和谐在一个具象的巨大的地宫里。
依自己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我知道,今生只有购买参观卷入来之时,罕有甚至不可能会花大款来听戏。然而,我应该还是要比较那些为之辛苦千万,千万辛苦的建筑工要好。他们中有多少还不到它的建成,就颠沛流离到其它工地,其中甚至仅仅来了,往地下挖掘了,就走了。
因为我只要看到在天安门西对侧,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像坟的大剧院,我会想到掘墓人。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最终培养出了自己的掘墓人。”
“掘墓人”不是“人”,而是最不可调和的、最尖锐的社会矛盾。
现丑见恶,离题了。
2012-08-13 整理2010-04-23北京所摄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