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全上人】阿弥陀佛!多日未作缘见,但凡居士写的,都逐日拜读过。今借此视屏,想听听居士在人际方面的觉悟。
【拾穗居士】阿弥陀佛!
上人,应该是在下的日志有几篇幅关了这方面,让上人起缘到了。还好,写了出来,虽是故意戳了个孔,泄漏些内心的高压,现在已经萎了许多。
上人要考查在下人际方面的功课,真意是帮助把口子打开,更快泄气啊!
阿弥陀佛!
【不全上人】居士随愿的好。
【拾穗居士】上人可提个头绪?
【不全上人】那,就从居士什么时候开始意识人际的谈起,可以吗?
【拾穗居士】阿弥陀佛!
二十七八年前,在下有过著述,连篇累牍写“人与人”。反观之,在理论上并无哪里不对,就觉悟而言,那以后,尤其是学佛主思想之后,愈发有感欠缺和浅薄。
那书中的案例,都用调查来的他人,未用在下自己的。
今天,说说在下自己。
在下九岁时忽悉自己是被抱养的。一向以为自己对人际关系的觉醒,是从那时起的。
这些年感觉更在之前。在这之前,五岁上学,小朋友之间常有“不跟你好了”、“我们不跟他玩”的话语,虽是儿戏,三二天过后又重新勾肩搭背了,但,应该说,这时已经有“我们”、“他们”的意识。
这一意识显然不再是自己家人之间的那样,天然的自然而然。就像不再是在子宫的那样,可以存在的无所谓,而是被剖腹产,由医护从母体的腹腔里抱了出来,一下子被低于人体温度的气温所包围侵袭。已经感知,却不会言语,于是那第一声的呼吸,在旁人听见则是大声的哭。
前两天,在下日记“找个哭的地方”,即使在下的生母可以接纳,在下也不再去那地方,应该会选择在下的父亲和在下的母亲,也就是在下的养父母的墓穴去哭。
【不全上人】阿弥陀佛!居士有很广博的知识,又是专业心理学的,还是很讲忠孝仁义的。请问,居士如何讲解人际的真正需求如何源自心理?
【拾穗居士】阿弥陀佛!上人鼓励在下。
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不是科学迄今都还存在争论。却有一点,心理学一直都拿生理学的科学来说事。也就是说,生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在下一直是这样学习的,认知的,讲解的。
在下学到的知识,观察和亲身体验,乃及一生经历的事实,都确指:人际的真正需求无一不是源自肉体的机能。和任何哺乳动物一样,心理的活动是出自生理本能的需求。
皮肤的需求从襁褓到裸抱,嘴唇的需求从吮吸到接吻,身体的需求从温暖到共同,性器的需求从充血到交媾。
在下甚至这样认为:从生理学来解析政治、社会、战争、和平、建设、家庭,等等一切世相之本源,那么,佛说的“舍得”,还有什么舍不得的?佛说的“放下”,还有什么必要执着的?
上人,在下这里顺便说一下:在下之所以声言只是尊敬佛祖,是因为他开启了思想生死的发端;又之所以强调自己并不佛教的信仰,没有任何宗教的信仰,都因为一个共同的、在下无法接受的,就是:任何宗教都要求信徒唯一执着它,而不是放下;都是排他,而并不博爱。佛教所谓“舍得”和“放下”,却不能让信徒舍得佛教,放下佛教,这不是极端自私的吗?一个以济度众生为感召的宗教,却宗法旨意其自私,这有何可信度?
【不全上人】阿弥陀佛!居士,回来我们谈的人际。居士认为人际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呢?
【拾穗居士】人际痛苦是精神的痛苦,精神源自心理,人类曰之为“感情”。
在下刚才说到:诸事若从生物学的动物本能来解析,问题就清晰简单得多了。
但是,人类之所以与其他动物不同,当然是在于人类有极其复杂,而且各人不一的思维、系统的思想,众人都懂得交易性经济。所以,人类的感情,在本能传宗接代繁衍后代的层面上,多了人为“感情经营”的东西。这些东西包括:成本、付出、代价、收获、回报等等的计量、权衡。
所有的、所以的痛苦,透视之,无一不是这种带经济价值观“感情经营”核算的结果,在本方来看,所得严重不平衡。
由此,在下还想到:越高级的哺乳动物、脊椎动物,为了优生,在交媾选择配偶时,都是严苛的,许多雄性之间为此不但自由,还要为此大战争斗,而雌性则总是更愿意与强大者合体。它们没有婚姻的契约。只有人类会有非生育的苟且,并且为了财产的占有、性器官的专属,创建起必须共同遵守的婚姻制度。婚姻的制度有违动物繁衍的自然规律,但它最有利于统治者便于管理百姓和稳定其统治。事实的另一方面,则是统治者自身并不受婚姻的制约。
【不全上人】阿弥陀佛!居士平日用什么办法摆脱人际关系的困扰呢?
【拾穗居士】阿弥陀佛!尽可能减免不必要的关系,即使血缘。譬如,在下前面说到的,在下是抱养的,与生身父母、手足亲眷有换不掉的血缘、基因,但是因了无份,缘也就断了。
在下对此类一直有这样的意志:“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在下的父亲乐见戏文,而后偶尔道某某的“缘尽”,“言尽”。因为福州话“缘”与“言”是完全的同音字,所以,不知其所言是哪个。但想想,似合得人际的常理“缘尽言尽”,“言尽缘尽”。
【不全上人】阿弥陀佛!居士认为“觉悟”的难易?
【拾穗居士】很难。当然很难。
因为,再怎么说,即使不是人类,即使是其他动物,也还有“虎毒不食子”,“相濡以沫”,“乌鸦反哺”、“劳燕分飞”、“树倒猢狲散”、“雁字沉秋”、“鬼哭狼嚎”、“兔死狐悲”、“羔羊跪乳”吧!
人类,一方面出于本能的“需要”,方才比较其它任何动物都复杂、高级、繁覆的太多了,另一方面,人类又受“需要”的驱动,对“需要”的选择和获取“需要”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人际处理作出种种的思考。
头脑的思考,首先来自身体的“感”,应了其所感,之后再做思考,才有“悟”。
这就有了问题的三个事实:
第一,“感”是“悟”前提,“觉”并不是“悟”。
第二,只有究竟人际的根本,自我“觉”其于自己的必要与否,才可能抉择要否存在,要否珍惜,要否放弃,要否解脱。
第三,越是不痛苦的人际觉悟,必定是越简单的,而不是越来越复杂,甚至纠结的。
【不全上人】阿弥陀佛!居士认为要觉悟到怎样的程度,才解脱得了人际的痛苦呢?
【拾穗居士】只要是头脑清醒的人,无论其何等的职业、角色、造业、孽根、所在、在时;也不管群星拱月,还是家人围绕,或者孤孤单单,“人际”即使临终,也都无法排遣。这也就是“苦海无边”。
何为“苦海”?心也。
【不全上人】阿弥陀佛!居士已然大彻大悟。
【拾穗居士】阿弥陀佛!上人!在下实是觉悟的苦行者。
2015-04-08 即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