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拾果(学问)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菩提拾果(学问)
 

学佛思辨一话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26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当下刚才网聊的一通,是  2013-03-26《佛教的静和慧简讨》篇的继续。


2013-03-26   夜

     【匡吉】老师,看到您昨晚的文章了。
     【拾穗】哦。
     【匡吉】谢谢,您对我很好,总在点拨我。  
     【拾穗】我查了佛教的普遍说法,应该是“静可生悟”
     【匡吉】那么“静则生慧”的说法如何来的?  
     【拾穗】我感觉,“可”带有“不一定”的方面,而“静则生慧”的“则”是“就”“就能够”。我到现在没有查到“静则生慧”。我很惭愧自己的孤陋寡闻。
     【匡吉】哦。
     【拾穗】然而,就我的斟酌,静是不可能生慧的。
     【匡吉】那位老师不止一次跟我说过“静则生慧”。  
     【拾穗】即使俗世来看,叫一个有错误的孩子:”你给我安静下来,心要安静,你就会聪明。”有这么回事吗?
     【匡吉】我会再请教他。
     【拾穗】何况,佛教的“慧”,你查百度
http://dict.baidu.com/s?wd=%E6%85%A7,你应该能够自己领悟的。
     【匡吉】嗯,这就查。
     【拾穗】我这个人尊敬所有教导我的人,但我不是这些所教导的内容我都认为是对的。
     【匡吉】嗯,我赞成您的这个说法。  
     【拾穗】“〈名〉1.佛教名词 [Prajna (般若)]。意译为慧,智慧。如:慧目(指智慧的眼目能洞察世间的一切现象);慧光(智慧的光,能了彻一切);慧寂(佛教谓智慧和禅定);慧业(指智慧的业缘)”。
     我想,这位老师得出他的这一见解,起码有逻辑的不当,也就是我说的带有“不一定”的方面,而“静则生慧”的“则”是“就”“就能够”。
     我有一个建议:你不一定要去问个究竟了。老师被你讨教后,我想他要辩解的。何不你自己去思考。你不是没有语文基础知识的人,基本的逻辑也应该是懂得的。    
     【匡吉】嗯。说的是。
     【拾穗】倘若你说:“老师,您的‘静则生慧’,有位我认识的人,他不这样认为。”这样一来,必有看不见的执着。我是放下的人,本不必与他——我所不认识的人去较真显而易见的错误。但我之所以说,是以为是你自己说的。    
     【匡吉】嗯,明白了。
     【拾穗】既然是你老师说的,那我已经说明到这里,也就有放下了。真不好意思(表情 作揖)。
     【匡吉】谢谢您!
     【拾穗】不是在点拨你没而且我自己务必要有佛心,不使佛法的基本有误导初学,即使是网友,多少也有义务不使朋友缺点。难道作为朋友,看到我脸上有颗饭粒,你会不告诉我吗?
     【匡吉】呵呵,说的是!我是个很愚笨的人,难得您这么有耐心告诉我。
     【拾穗】不求甚解是一种活法,求甚解又是一种活法。对于佛来说,无可厚非,但对于有态度而态度又不同的人们,则容易有高低之说,轻松与累的区别。
     【匡吉】说得对啊!
     【拾穗】我之告诉于你,一如你告诉了我,我脸上有颗饭粒。因为告诉和不告诉,是有思想过程的。思想的过程是修行,告诉的过程是修行。    
     【匡吉】嗯。
     【拾穗】如果看见了相当的不是,想了想,不告诉对方,那么,对方只是无意中的不好或者错误,而不告诉则是缺了德行。缺德行的人是在真修佛吗?这不是好为人师。作为皈依的我,是我在护法,护佛法,护佛法的庄严。所以,我在修行。
     【匡吉】仅仅一个细节,您能说出这许多道理。有意思。
     【拾穗】我如此的,如你说的我的耐心,何来之有?是因为佛说的心静。何来的道理?是佛说引起我的慧。
     【匡吉】嗯。
     【拾穗】你不是利令智昏的人,你是对自己有高要求向往的人。倘若你是前者,我会大声训斥。再无果,那就不语。这是佛说的缘。
     【匡吉】嗯。
     【拾穗】修行者的“静”,是静心地听,静心地想,静心地的思考,静心地的感觉,从而觉悟。
     【匡吉】呵呵,现在的我,光是一个“静”就何其难也!
     【拾穗】所以,阿弥陀佛!想到你是难。难在你必须谋生,必须养家糊口,要“静”当然的不可能。
     【匡吉】我是个怪人,即使内心里波涛汹涌,表面可以很安静。
     是的,您说得对。
     【拾穗】我见过也是你这样繁忙的人,他们有的用一段时间去西藏独自行旅(不同于旅行),有的几天时间去寺院,会有改观。
     【匡吉】我的潜意识里似乎也有这样的打算,只是很难得真正去实行。清明前后会出一次门。
     【拾穗】人生的领悟,领悟人生,非到完全不为谋生,不为养家了,才有可能。
     【匡吉】嗯。
     【拾穗】才有可能,是才有可能把心放在一个无忧的背景里。有此感悟,是因为我,也因为看许多的学者、世人。即使像李叔同那样的“突然”出家,何以不是他完全不为谋生、不为养家了,才有可能。他是那样的年轻,但是,他的妻室儿子都不缺衣食温饱。
     【匡吉】嗯。
     【拾穗】马克思主义说的,经济是基础,精神是上层建筑。
     我们福建周宁,1949年之前,随着之后,许多农村的孩子早早出家。为什么?经济是基础。他们无法谋生,于是,借出家,依靠寺院,假以精神,为其栖身。这不是真正意义的修行。弘一法师是修行,是真正的断了俗根的修行。
     【匡吉】嗯。
     【拾穗】将聊的这些作为笔记,对于我们是在菩提树下拾几个果实,供在佛祖的面前,得句先呈佛。你觉得呢?
     【匡吉】与佛有关的话题,我都不知如何回答,我只感觉我在受益。
     【拾穗】阿弥陀佛!
     【匡吉】您说的我不一定都能懂,但会有一些思索。

     【拾穗】这就是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