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自在(修持)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三门自在(修持)
 

参照之后更觉得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一个月来,三个月来;一年来,三年来,事有变故,人有死生,知时无惊也就罢了,觉后甚至连一声叹息都没出的,自己反刍其中滋味,都觉得这避世的过了,有点绝。

我是愈发不要与活人来往,就愈发梦不由己地与好些故人相处,还愈发要着来与电影里各种各样的人共生。

最近的这一个月,天天晚上看外国故事片,多半一部,有时看二部。

看完即忘。形同路人。但毕竟一道了一个半二个多钟,他或她或者他们的一段日子,甚至一生,尚不至于一概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有的时候怎么觉得见过那人,眼熟,好不容易记起他或她或他们的什么,才发觉那电影已经看过。

这就实证了我头前说的“知时无惊也就罢了,觉后甚至连一声叹息都没出的”。

即便看完即忘,但在看的那时段里,我还是时常会把自己的往事拿来与之比较:哪里一样,哪处接近,哪环节有过之而无不及,内心的表现我不似他她,……

总的来说,我真实地、深刻的觉得:自己这七十五年,所喜所悲,所痛所苦,所离所合,所分所聚,所得所失,所遇所有,所经所历,以俗话以蔽之,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除了看电影,在现实生活中我从不去跟哪位我、他、她彼此相识的同事、朋友、亲戚、邻里去比较。自认为,我是素来心安理不一定得。

怎么讲呢?

“心安”,指的是自己总不为外界之酷炫,之富有,之位高,心有丝丝的动,而几乎是与生具有的:无须意志,就明知了的——镜中花的有是无,水中月的淡而然。

“理不一定得”,讲的是这样的心安真不合人之常理,除非今生确实来自前世。既未记得忆得前世,那各人的富贵或贫贱,潜在或意外,上升或下落,也就只能是个性如何对应所周遭的有关。我随便的很,自由散漫特立独行惯了,又总在行为举措的过程忘乎所以,所以多数不在人之常理,故不一定得理。

之所以以电影的人、物、事、情来参照,实在是因为不至于伤及他们。

若在世真身的活人,还是眼不见为净,耳不闻为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参不照吧。

但,总还是要遭遇的。

半个月前,老友林转来一帖,内容以胡适的小儿子胡思杜的最后十年言起,大意是:胡思杜1948年美国大学毕业后回国,被安排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其父母前往台湾,他留在北平。解放后被置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他屡屡踊跃发言,表示要与父亲划清思想界线;1950年9月22日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锋芒尖锐的《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之后,被派到唐山铁道学院任马列部文史教员,1957年被定为“右派分子”,终于自杀,成了不齿于人民的狗屎堆。文章的后面还讲到郭沫若的两个儿子:郭民英在1967年4月12日、郭世英在1968年4月22日相隔一年的自尽。

我回了林的话:“关于这两大名家及后人个事,此前多次看过相关。不好作为谈资,一则他们那么大的人物,不是我这下里巴的小人可以想象的,也难与故事影片那多半是凡人的可以套近乎闲碎言语,二是由此联想吴山拿红漆,涂写在祖父吴文藻祖母谢冰心的墓碑面的‘教子无方  枉为人表’,还有季承遭父亲季羡林所迫断绝往来十三年。这些,我就是唏嘘了,也不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真是的啊——没有翻过佛教正儿八经文章的人,与其虚叹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倒不如凭李太白的《蜀道难》,想象来,参照去:在世旅途的跋涉,遭何艰,遇何难,由谁困,受何苦。

自己爬过的,再不尽然,那就看看电影,在休闲中同步,在平面上感受立体。

我如此。

还说甚?又不是小儿,叽喳。


20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