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的自我锻炼
|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0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陈先生是历史专业的研究员。我们开始成为门对门、共一面墙壁邻居的那1992 年,他正忙着接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来客,考察泉州一带的伊斯兰教文化古迹,希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能够通过。没几年,他搬走了。再后来,那套单元房就一直闲置着。偶尔,大台风前后什么的,才来看看。
有天上午,我电话他,报告他房间有扇窗被风来回打的啪啪响。
没一个小时他过来。
处理好窗户之后,我邀他来坐坐。
寒暄之后,我说:“你的成果上了国家战略啊!”
他摸了摸自己的光头,笑道:“你讲的‘一带一路’?我也没想到。怎的?”
我口无遮拦:“你专家呀!我请教你:会光是经济吗?难道只是借经济,卖产能过剩产品?会不会暗地里是战略军事,搞资源,甚至操控,殖民,最后做世界领袖?”
他滑头着:“看吧!”又含糊其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吧!”
2015年的6月11日。
那一年的3月28日“‘一带一路’”刚出炉。
今天,看到德国外长这番指说“一带一路”的话,我很得意,真想当面嘲笑老外:“外交部长现在才发现啊!嘿嘿!我这样没你们聪明情报的,弱智的都看得出哦!”“你们老外不都喜欢看京戏吗?这京戏,慢慢看吧!”
我既说“聪明”,又说“智”,是因为它们不是一个层次的能力。
“聪明”的“聪”,指的是耳朵的听力好;“明”,义在视力好;是二种兼备的形容词。
“智”,通“知”。《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荀子·正名篇》认为:“知而有所合謂之智。”
可见,人生早期失聪或失明,或既失聪又失明者,以后要成为智者的可能只会凤毛麟角,而中老年之前聪、明的人,有智的,即使因为病变伤害而失聪或失明,或既失聪又失明,智仍可保持,甚至在继续参修中,继续长智。
所以,智者高于聪明者。
这一认识在断断续续中积累,大约三十五六岁时,有了自我的定论。
于是,我有意识地在日常对“智”的自我锻炼。
锻炼之一是:尽可能要着做、试着独自做我从没做的事。
锻炼之二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辨识是非,作出自己的推断,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从而获得受众的评判,再做修正。
说不定过若干年后,意外地看见某个什么,我自己曾经做过,同类相似,那也是值得自我赏心的。
20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