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的记账
|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2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高中毕业,我的父亲看我闲着终不成事,便有意让我到仓库跟着学管通讯器材。
去的头一天,我的父亲讲了“瓜田李下”。是典故,是告诫,是道理,是规矩,是守则。
到具体操作,就教导库料进出的过程、手续。其中最紧要的便是笔笔都得记账,月月都得结账,季季都得盘点。
我聪明,手脑结合也好,月结顺溜,季度盘点后“件”无长短,“两”没盈亏。
我的父亲看过账本,再看“季度报表”,个把小时以后才不急不重地给了我个劈头扣脑:“你做了假吧!”
吓得我厉害:“这账实全都相符啊!”
“问题就在于‘全都相符’。仓库的东西,有的计件,有的算公斤克数的,一个月出入大几百笔,就算件数都对,那斤两的怎么可能一克不差!要做到分毫不差,你只有在发料时,这单位的发多了几百克,你发现了,不好改就没去改,挪到下一个单位,发同样材料时,少发!是不是?!……你呀,别自作聪明!老财务一看,三个月一笔盈亏没有,就必晓得你做了手脚!”此事,到夜里,我的父亲还没完没了,当年我觉得戏看多了,才有那一声叫板似的长叹:“唉——!如今只在账面,倒也罢了,就怕有经验老道了,贪污了实物又做假账,那才无药可救哇!”
九十年代管过四千万钱款的我,不曾动过一丝贪念,理所当然当归功于我的父亲教养之深恩厚德。包括我在日本学习的日子,在过偌大一间几十张办公桌,抽屉无锁,许多工作人员的钱夹等贵重物品随意放在桌面;还有,参观国际印刷设备展览,那么大,那么多参观者的公共场所,我只顾取资料而把皮夹忘记在旁边一摞资料上面,半个多小时后才急匆匆再找到那里,我的东西还原处不动,包括护照、钱、机票等等,……这种时候,我都还触景生情地复习成语“瓜田李下”。
说起记账,我最早是 1959年,初中过寄宿生生活开始。每个星期从我姐夫那里领到 1 元,用个小本子记流水。星期六中午从昙华林走路到大东门,从大东门到珞珈山公共汽车 0.15 元,星期天中午返校,再0.15 元,买太阳牌三角板 1 块 0.05元,买飞鹰牌纯蓝钢笔水 1 瓶 0.13元,买……,活期储蓄 0.12 元。
这样的记账方式,虽然一直保留到现在,还有使用得到的地方,但有年代、阶段和时期的不同目的,有记账对象不一的用途。譬如:
没有钱,得由我的父亲提供,经由我姐姐夫代理的学生时代,记账是为了报账,以表服从监管和没有乱用。
工资很低的年青到中年时期,记账是计划着用的一种自我约束的好办法。
结婚了,有了小孩,记账一方面是清清爽爽“我讲的清楚钱用到哪里去的”,一方面克己养家。
后来,收入多了,手头宽松,没再记账,大数看存折的收支记录,心里有个大数就得。
再后来,钱花光了,捉襟见肘了,子女各有其家了,我人也六十了,观念变成了“有钱就花,没钱就不花”,心中还要什么数的必要!
然而,倘若不是自己的钱,是接受托付的钱,即使是儿孙的,我都分别记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这之后的记账嘛,看是对过程、手续的厘清,仍然有“瓜田李下”的教义,却更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心境的平和与态度的淡然。
2017-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