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自在(修持)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三门自在(修持)
 

我的每事躬亲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人的精力、兴趣、时间、能力,甚至性别,都有可能导致事由他人。

所以就得有“自己人”、朋友、雇员等等的家庭成员、同行部属、社会人际共同来做。行义务的,尽责任的,互换交易的。

我自己不做,而交由他人去做的,大致包括五类:我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太消耗我时间的、非我专业而又务必专业人为之的、短时间内我学不成的和即使有很好的客观条件,我也不可能学会的。

这里面,既有鉴于时间成本、知识成本、成就成本的考量,也有受到安全需要制约的。

这样一来,我就不会木工,不会计算机编程,不会动画影视的制作,不会照相机复杂的手动操作;不会任何半自动化的机械类交通工具驾驶,即使仅仅是电单车;不会去攀爬……

等等等等的这不会和那不会。

反之,只要我感觉兴趣的,值得用时的,学而有成,成有意义的,可以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我必每事躬亲。

因爱好而钟情的人文学科努力,由兴趣导致的书画篆刻习作,从需要出发的电脑软件使用,持久以恒,集合到了《春秋农事》里的每一篇字句,每一幅画面,每一版设计,每一音配合。

躬亲其间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技术渐臻熟练。熟能生巧;巧在程序的简化,时间的缩短,呈现达到当时的理想。

其次的好处是思维的活跃。已有的因此而进步,潜在的跃了出来;从一元、二元促进到多元;从单向、双向变化成发散、幅集;从一个整体分蘖成多个综合体。

第三个好处是触类旁通。思维来自视觉所摄入的信息和信息量;信息和信息量又通过思维进行筛选、整编、组合、分门别类,日常联通。每事躬亲的多,类别也就触及的多;类别触及的多,甄别信息是否适用的过程必然加深了对信息的印象;常而常之,久而久之,知识体的层面和内容势必就成了流动在自身精神脉络中的生命液。

这一见解,来源我的实践。

最初可以言及1958 年大跃进时期初一年级中学生课余的积肥劳动,从收集有机荒废,到挖坑填洞,再行沤肥。

可以提到学生食堂帮厨,学做馒头——秤面、加发酵粉、和面、揉面、发面、切生馒头、摆笼、上屉、蒸熟、不破皮的出笼。

可以将学校学农和青年时代的下乡劳动联系起春华秋实:选种、育种、备秧床;蒸气育秧、薄膜育秧;起秧、卷秧;插秧、耘土、锄草、塞兜、施化肥、收割、拾穗。

种甘蔗。榨蔗糖。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密植。间作。

采茶。制茶。

干打垒盖屋。砌煤球炉灶。

做陶碗胚。烧窑。

养鸡。喂猪。

砍柴。伐木山上“拖驴”。

唱样板戏。亮相。动作。

水墨宣纸。方寸雕刻。泥塑小品。

种植花卉。宠养犬鱼。

房屋格局设计。台灯家具拼凑。

舞台剧本写作。立轴横幅补壁。

爆炒猪肝。肉松自做。

泡菜成坛。水饺下锅。生米熟饭……

从为煮食到处找不到火种,到最后回头才恍然大悟明灯即是,本乃俗人之俗,愚人之愚,智人一时糊涂于一事的躬亲,而后能歇句“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则已触类旁通成佛前哲理。

还好我没把“每事躬亲”理解作“每件事都必躬亲”,要不,既不合时宜于分工越来越细化的当代社会,也不是小农经济社会的许多事实。

还好我不是“每件事都必躬亲”的人,要是的话,一定有严重不信任他人的心理问题;那样造成的孤立,是自我脱离在互动社会之外的仅一人为,而不会是现在的放下繁杂心静自在的独自。

我的“每事躬亲”,主要目的在于调查了解和实践,以求真知。

唯一不至于的就是躬亲濒临死亡的感觉。


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