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
| 发布日期:2012年04月19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有过“不急”、“不气”的反省和参悟,是不是从此平心静气了呢?
未必。
不可能如摔瓦盆,复不以之。
那么,平心静气就值得参之。
不气,便不急,这个缘起的因果关系,是说得过去的。
而不急,是不是就不气呢?那就未必。不急,可能不气,可能不怎么气,可能憋得住气,也就是说,气或许还是会生的。所以,静气就被当作修身养性的基本功。
寺院里,年青的、中年的、年老的和尚们平时的打坐,我是一眼就识别得出他们静气功夫深浅的。那腰板子直挺的,其实恰是气盛之相。腰稍弯背微躬的是不是就静气的深了呢?也难说,说不定身体有不舒的地方,也可能遇事头垂气丧。倒是松肩开膀,双眼睑似闭却开一缝的,大有一付魂不附体的,最是自然静了气,平了心的。
这当然有我于他们中间大体的感知,也有我自己到禅房的体验。正是我修行距离平心静气尚且遥遥,即此一时沉着,过一时又轻浮,才有不同样子差别的心得。
我的开悟师父悟智高僧为我取的法号“会参”,并非我已经会参禅了,而是寄以希望。
譬如,我对“平心静气”的参。
究竟是先平心,才可静气?还是先静气,方能平心?或者有气先静气,有欲先平心?
这最后一种是我的感悟,不确定的。
平心,有人提出无欲即可。我看,这也不可绝对。首先,人岂可无欲?佛教要求出家人六根清静,道行到高僧了,也还想往生界的去向,怀着一而再再而三不断轮回最终成就成佛的向往。即使说“放下了,全都放下了”,到顶也就指的是放下了人世间令其烦恼的根源,包括改变对死亡的恐惧,成为具有临终的备要。但只要活着,必要想有度现世的每日乞食,包裹的遮蔽,呼吸的空气,这些不是欲吗?
一点无欲是绝对,既不现实,也属妄语。
常言道“无欲则刚”,“能容乃大”。皈依的我,倒是想过:刚,刚强,刚毅,刚直,刚烈,刚健、刚劲,刚傲,刚猛,刚戾 刚褊,刚求,刚隘,刚狠,刚直,刚棱,刚硬,刚折,刚切,刚捷,刚武,刚愎自用,哪个能平心的?心不平,气会静吗?不静之气,在肚内打转,胀气不出,肚子不痛吗? 肚子痛,心能平吗?
所以,修身养性不可全都形而上,还应该辩证唯物的好。
如何平心?将性、情、性情内敛。
什么是静气?态度由内至外的显相。
由此感悟,应该是先平心,才有静气的。
2012-04-18 上午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