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游记与上一篇同样,分成两部分,下半部分是回家后补做功课的作业。作业中,糅合了自己的思想,而上半部分才是我所亲历的观看,
2月17日印度门夜色里的十二分钟走步,以及车过附近时掠影都来不及的总统府、国会大厦,是我们“六天游”全程观览的第一个景点。
第二个景点:甘地陵。
18日,早上,旅游大巴在德里市区行驶了五十九分钟,10点28到达新德里东郊的甘地陵。
导游再三叮嘱:“在里面,大家只可以三十分钟,因为接下来,我们还要吃中午饭。所以,我们的车十一点开。请大家一定掌握好时间。”
真是这样——10点58分,所有的人全都到齐,无一落下。
事实上,就这一对我来说最具“精神”和“独立”意义的景点,落下的最不该,就是没有进到墓地区域!
我们19个团员,无一不是行色匆匆,只好在墓之外围的土围上走动一番,而已。
一是从第一道“RAJGHAT”大门牌,步入“圣雄甘地墓”,径直走一条最短途,单趟就得十分钟,才能到达第二道“甘地生平”大门;来回就必须二十分钟!
二是进墓之区域内的游客必须脱鞋,寄存。
想想别人都在车上了,就等我一个哦,那将会怎样的尴尬!
再没听谁在此后说到过这个地方以及关于。
我呢?
进陵园,即见道旁一角小小的草地上,一尊甘地的全身塑像。
独立其前,行合十礼。
端详此像,人物若能从台基上下到地面,也高大不了一般我们真人多少。
对甘地的这一样子和其他形象,我曾见过平面的史料,而见到立体当前,更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木乃伊之存活。
甘地在我所受教化的感觉中,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非凡长辈。
通往墓地的路道在我们到来时,看不到多的游客。仍然甚是清静,稀少的人们很显得享受。
几株三角梅散立在道的两旁,似花非花的红,明亮的春光里,不媚不俗的实在。
我在走,在拍摄。
视线和焦点可见范围的林木之高大,让我更觉这位“印度国父”之弱小。
由此,便很容易释然:何以团队其他的人急匆匆去走向那块死地,若无其视那尊“人”。
那块地的中央,真正是那尊像还是真人时被暗杀的位置,只有两平方。
虽然我从上往下、从外往里、从此及彼有四五十米的距离,但还是能因为看得到那黑色的立方,揣想其死后,遵从印度教教徒“死后务必在不足一日之内火化”的那年1948,那日1月31,那某一时间段,那国殇之悲和人哀之盛……此后,“骨灰撒入圣河”,随水归西……
即此,进不进去,近与远看,反而像是受到精神之外天意的使然。
据说,附近有条名叫“朱木拿”的河。我想,或许,其遗骸烬灰,正是从这条河启程的。
那些脱鞋而行的印度人们,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读一遍铭刻在石板上的其人所言……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回家后,要写这篇之前,才在网上搜索,看见的有:
一、甘地陵的样子,墓地的布局等等的相关,
这方面的图片甚多。
可以概括为——
1、陵园呈凹形。
2、静卧其中央的一块长宽各3米、高1米的黑色大理石,正面印度文刻着甘地最后的话语:“嗨!罗摩!”内中并无骨灰。
3、骨灰已按印度教教义,分别撒在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海水三会合的科摩林角洋面,那里是印度教称之为“圣河”的恒河之最南端。
4、罗摩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英雄,被认为是印度教中保护之神毗湿奴的化身。
5、墓后一盏燃有长明灯。
6、甘地墓起着甘地主义的精神象征的作用。
二、甘地的主张和历史意义?
1、“当年甘地之所以登上印度的政治舞台,是主张精英政治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们在面对英国殖民主义重压而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而甘地借着这个政治舞台,从发掘印度民族文化着手,重新解释了非暴力,使宗教同政治斗争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动起印度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政治斗争,使印度的独立运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因此,甘地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和‘国父’。”
是这样的吗?
2、有人说:“甘地的非暴力概念尽管与传统意义相似,其本身却有着鲜明的特点。它包含两个方面:积极的方面——爱和消极的方面——不害。前者包括后者,代表着非暴力的本质。”
3、“甘地的非暴力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策略和斗争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理念。他从来不简单地把非暴力作为一种手段,在这个问题上,他认为手段就是目的。所以说,甘地的非暴力同当今世界流行的政治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我是不是有不必要认真地看一看史学研究方面的文章。
三、甘地生平
电影《甘地》 http://www.6vhao.tv/jddy/2011-04-26/14654.html
再现了1948年1月30日下午5点10分,甘地在什么场合,被谁顶住胸口连开数枪之后,口说什么和以怎么样的肢体语言最终倒地。倒叙出其人一生的为之。
三、甘地为什么被杀?
1、“知乎”网站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385044 目前的6个答案都有意思,而有配图的最下面一个说法如果是真的,那真的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2、其它各大网站上,人们似乎对被枪杀的细节,并不热衷,所有作答的看法里,大多数都在表述个人对甘地思想或者说“甘地主义”所造成的“因为”和“所以”。
这些答案,更多的在思考:“独立后的印度为什么基本上放弃了甘地主义”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甘地认为,以暴力为后盾的英国统治是西方现代文明的象征。印度之所以沦为英国殖民地,是因为印度人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把印度拱手送给了英国。因此,印度首先要以非暴力的方式,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政治独立,而获得精神独立,则必须拒绝现代文明。”于是“受以鼓励竞争和刺激消费来满足私欲的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所驱动的人类贪婪的本性,必然把甘地的政治经济主张束之高阁。”
再一种认为:“尽管追求现代化的人们,无法理解甘地的思想,然而,现代化带来的危机和潜在灾难,又强迫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甘地。”“甘地的主张作为后工业化社会的一种选择,依然是不容忽视的。”
四、“枪杀甘地的凶手曾经是甘地的崇拜者。”这可能是我最想深究的问题,为什么?
历史追学网 http://lishi.zhuixue.net/renwu/gandi/32412.html “甘地是怎么死的?圣雄甘地遇刺之谜”是我看到对凶手说法相对于它会详细些。
12
13
14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