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2017 梅期行-揽山听水-2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16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黄檀硐的晨窗外,夜雨欲止将停,绿竹时不时一点一点地滴冷冷的翠,足以让我滋心润肺的大为惬意。

想想,一大早就往村里走动拍照,多少有点另类。于是,按前边不远路牌的指向,沿着小溪来水的方向散步前行。

我是路盲,完全没有方向感和方向的记忆能力,只能用脑袋瓜里的一根筋,硬识死记一条直去直回的路径,不敢旁道,尤其恐怕水流分支,深山出岔。

还好,6月的17日,也就是整一个月前的那天,在那里,就一条主道伴着一条流水,我沿着走,不久拾阶而上,再穿寨门,又步栈道,还观瀑布,度过小桥,刚才下坡,正准备折返,“呀!”只见前面不远即是来路,哈哈——原来是条环峰的“玉带”!

或许,真应当为之取这名呢!

我年青时和相对现在的年轻时,到过些名山大川,附庸风雅,以为《论语 · 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很是,以为“知”曰“智”,“仁”必“义”,不动即“静”,听音乐可“乐”;投怀入抱山水,再受大自然拥抱,便是益寿之事。

老来读几本佛经,渐觉得以前的游山玩水,看是主动去的,其实既然是被大自然所感动的,那实在就是被动的在接受。

那么,能不能变被动为主动呢?

古画今题是我为此作出努力的尝试。已经努力了几年,可以自谓事业有成。但难免抱憾虚拟。

今次,在黄檀硐,顿觉现实!不再是大自然让我看到什么和听到什么,而是我对大自然有所抉择,看或者视而不见,听或者充耳不闻。

怎么说呢?

我的意思是,人完全可以像古代画家绘画一样,自由取舍,画或者不画,更应当学着观世音大士,闭目倾听,不用目睹。这么一来,我看到的寨门,便有了把关和轮值的乡丁;高山深洞内,才有出没的野生;这么一来,我听到的流水,或是分得出声部的大合唱,或是风流倜傥淌过山石的流韵……

都说“画家的寿命长”,或是画家有取美舍丑的功夫。

都说“观音菩萨慈悲”,当然是其菩萨仁心修行成佛。

再回到黄檀硐村舍,遇二三叟妪,我则不得不参“近水仁,居山寿”之何以。

思来想去:水仁,乃因其无形;山寿,则当然土里土气。

哎呀——附庸风雅,则反其道而行了哟!


2017-07-16






044




045




046




047




048




049




050




051




052




053




054




055




056




057




058




059




060




061




062




063




064




065




066




067




068




069




070




071




072




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