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春之旅】苏州胥称 
                        
                    
                      |     | 发布日期:2014年05月2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汉人先祖“人脉”驻足流派之源的字别,始自母系氏族特定的一种通叫做“氏”的符号,其特征是偏旁或基底从“女”:姬、姜、姚、姒。
	      而“姓”之起来,则伴随着母系氏族向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转变衍生。最初。还是作为“氏”族的分支,用于部落与部落、部落首领与部落首领的区别。例如,传说中的:姬氏部落居姬水畔,部落的首领姬氏,姓“黄”; 姜氏部落住姜水滨,其部落的首领姜氏,姓“炎”。到有“帝”的意识了,才后来供以后缀“黄帝”、“ 炎帝”。
	      继而,部落首领之子也可以因为各种原因获得“姓”,例如“黄帝”有子二十五,给了十二人十二“姓”,分别姓——姬、酉、祁、己(纪)、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另二人分别同“姬”、“ 己”姓。
	      “祝融”氏部落从首领姓“赤”,由“赤帝”派生出八姓,分别是己、董、彭、秃、妘、曹、斟、芈。
	      又有因功绩的非凡卓著,赐姓、受封者:如夏时,传说上天封姒氏族一人为王,赐其姓“禹”,率领治水。
	      若简括汉人后来的姓氏混合,直到只有“姓”,那大致缘于以下八类——
	      1、.以地名为姓,其中,依国名的有程、房、杜;按邑名的有胥(苏);沿袭乡亭名的有裴、陆、郝;就居住地地名的有东郭、西门、上官。
	      2、以官职名为姓的,例如司马、司徒、司空。   .
	      3、以技艺为姓的,例如巫、卜、屠。
	      4、以赐姓、谥号为姓的,例如庄、康。
	      5、因避讳而改姓的,例如常。
	      6、冠同胞次第为姓的,例如孟孙、叔孙、季孙。
	      7、不同人种、氏族结合,以同音汉字表达的姓,例如慕容、宇文、呼延。
	     8、顺延先人之称谓为姓的,例如林、刁、皇甫。
	      我4月25日从无锡去到的苏州,其地名的来历即是第一类中“按邑名的”。据传,大禹治水,论功行赏封地给一个叫“胥”的出谋划策者,是为胥州。当地吴语言听同“苏”,习以为常,竟成“苏州”。
	      此行苏州,并作为“留春之旅”的最后一城,一是要去看看孙辈的就读校,二是内心缅怀此地籍贯的故人程叔耀先生,三是再参观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作品苏州博物馆,四是再游一次苏州园林精粹。
	      1978年我匆匆一走留园。
	      上世纪末,因项目考察,陪日本人来,附带看了寒山寺。
	      2009年12月江浙鲁赣行,车票买到苏州,下车时遭遇大雨,无着处,当即改往济南,去到泰安,登泰山。那心情堪比见不得丽人泪,转头看帝王封禅。
	      今来,算第四次吧!
	      预订的住宿在盛名古今的山塘街前,广济桥旁。
	      26日下午,与孙辈一道,晚餐之后,信步石板,观看吴灯,闲食小吃,说些事儿,甚惬意。
	      次日上午去博物馆,午后去参观学校,然后他留下作业,我买不到及时的车票,就连次日直达福州的车票也无座位,那就移到一个不贵的宾馆,再宿一春,28一早先苏州到上海,再福州南。
	      
	      
	           2014-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