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岳阳楼
| 发布日期:2013年08月2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我上岳阳楼有三个想不到:
第一个想不到:楼的顶,那模样,让我立即联想到蒙古族的蒙古包顶,然后又觉得它像清皇帝的坎肩。现在大家都说它是“将军盔”。我怎么想也想不到将军盔,怎么想也都觉得不是蒙古包顶,也是清皇帝的坎肩。如果依照“上一次岳阳楼大修的时间是在清光绪六年”的说法,那么,从民族统治者的帝皇形象,我更自以为是。
第二个想不到:琉璃瓦的明黄,本是皇家的特色、专色,那滕王阁、黄鹤楼不是深黄,便是褐黄,非京城、非皇家的建筑物都没这色的正。
第三个想不到:屋檐翘角建制符号用的不是螭吻,不是一位骑禽“仙人”在前端,其后依次排列着的单行队,以显等级制度的威仪,而是拖长的条龙和延缓的全凤。螭吻是龙的第三子,别名蚩吻、嘲风、好望、鳌鱼、鸱尾的,置它于屋顶,除因它生性好险,总是东张西望,还喜于吞火,由它带领,后有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等列队,显然是龙的派遣,皇家的部属,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现在的岳阳楼是用1983年国务院拨的专款,进行了为期一年半以“整旧如旧”换腐朽构件、按原件“复制”——施工时,采取“落架大修”的办法,也就是把楼体全部拆卸下来,将四万多个构件逐一检查修补,然后重新组装、立架、复原。据说保存了清朝的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也就是说这龙凤吉祥的图腾造像,清朝即是天子亲自。
我的直觉存疑。
回家以后,查看“岳阳楼历次重修”,竟然看到那么多今人文字在贬低北宋滕子京的重修之举。我看着,看着,怎么都看成了这些都在指桑骂槐,借古讽今?这是加到前三个“想不到”的。
我平日时不时也针砭时弊,例如社会主义的牌匾,例如破坏性建设,赝品旅游景点的高额门票,等等。
岳阳楼的门票是80元。
眼前的岳阳楼好看吗?
不怎么地。
名不副实。
起码,它不是,也不似唐、宋、元、明的岳阳楼;至于真的是不能是清的,有根据清的画图为依据的模型在,可见现在的真不是。
比较起滕王阁的历代重修模型,岳阳楼的模型之精细、造化、工艺、材质,让我有了这第五个“想不到”的好。
岳阳楼在唐之前,不过是城角临水的阅军楼,功能与黄鹤楼一样,所不同点,只在于岳阳楼面对的是洞庭湖,黄鹤楼则是扬子江。
历史的遗迹因此总是在城廓女墙的上下;名胜又往往以最初的军用工事建筑打造,因以后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而传世。即使传不下去,也要造一个新的旧、今的古来。
滕子京的“重修”,实际是再造了一个岳阳楼。如果我们看到的宋时的岳阳楼模型,即是他领导下的成就,我觉得何必去贬他呢!
看时下,哪个当官的不是乌不是黑?哪个为吏的不人格分裂?滕子京摆在党政官吏形象工程的实证来评判,他真是好干部,一个不曾在镰刀斧头红旗下宣誓的乌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现在岳阳楼。
有文字记载“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
同时,又有文字记载“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5~6月 国民党白崇禧部败窜入湘,曾在岳阳楼召开师团以上官员‘应变会议’,研究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的战略;7月16日溃逃。”
于是,我想象:洞庭湖水起落,岳阳楼头破烂,凄风苦雨飘摇,国军还在这里开会,哈哈,不败岂有此理!
没有滕子京就没有岳阳楼。
没有岳阳楼就没有《岳阳楼记》。
没有《岳阳楼记》,就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产党就少了为人民服务的应有抱负。
所以,抬举或者实事求是滕子京,就是爱护共产党的好干部。
看岳阳楼的《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共产党的干部榜上有名来此“考察”的可计其数,其随行与陪同的也可以约莫估算,这样,就很容易想得到:
第一点想得到:多少达官贵人和随行的、陪同的不买门票、无须付钱簇拥鱼贯而入。“什么是特权阶级?”和“什么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便有了答案。
第二点想得到:这么多的人,当地政府每年必须要拿多少纳税人的钱来顺应其特需,“接待”其开支——吃、住、行、清场、保安?以及“‘人民’是哪些人?”和“‘人民政府’是谁的政府?”问题,便有了答案。
第三点想得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什么脍炙人口,而魏明伦的《岳阳楼新景区记》为什么我读不下去。
其实啊,去岳阳楼前最想的到的就是:别写什么诗,默一遍《登岳阳楼》即可;别写什么文章,背一篇《岳阳楼记》就好;要是记个什么志的,这样写也就了事。
2013-08-27 追记08-07
【本篇有关】
2013-08-13 岳阳楼记得(六十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