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闽北南平】南山添寿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2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诗经》之《天保》篇


      我们要去的南山,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属下的一个镇。
      南平建制始于东汉时期,公元196年。
      显然,此南山不会是《诗经》之《天保》篇里的彼“南山”。
      因为《诗经》产生于周代,集合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也就是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500年。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有人据此《诗经》句,说“寿比南山”的“南山”指的是秦岭的终南山。
      其实,应该是在人们有方位的意识之后,就有以方位为说叫的山水村落地名。即使《天保》作者确有当地一山,然而居地南边之山被称呼为“南山”的,早先已不胜其数。
      因此终究“南山”具体,人为造次,大可不必。
      我们要去的南山,在南平的南面,那里有山,山山相连,是当地理。
      至于南平为什么叫“南平”,那要到我写下一志时,再讲。

      当晨曦撒满南平南站时,曾经平安渡济无数舟车之安济刚刚醒来,隔闽江江津,迷糊着眼,北望市区,薄薄的白纱天帘还未完全拉开。
      桥是安静的。风是安静的。城是安静的。站台内外却开始了小小的激动:卖早餐的一排摊位,几十辆准备争客的各种运输车,当然,也包括我。
      6点41分,汉口开往福州的 K523次列车准时到达。

      老大晏、大嫂琴、二嫂黎、我称之为姐的芝、三嫂禾、七弟斌、七弟妹章,一行七位,由我这个弟兄中的老六和司机兼摄影的阿忠迎接。
      一辆小面包车承载着同窗手足拥挤的亲情,更往南面20公里的那山而去。

      台风“苏力”提前三天把这里的天地都洗刷了一遍。阳光炫耀他的干净;气温收敛起暑日的张狂,多少显得恭顺些;在绿荫下,唯我独胖独擦汗连连。

      我们在南山镇政府食堂用早餐。

      南山镇的凤池村有座游氏宗祠,现在改称“游定夫纪念馆”。
      游酢是北宋理宗时期的太学博士,福建建阳籍,曾与杨时在河南洛阳登门除秘书省校书郎程颐,留下“程门立雪”拜师的佳话。其五世孙游严自建阳移居到凤池,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建祠,经久破败不存。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其九世孙游以仁重建,再受日剥月蚀,又废。现祠乃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后代再修又造。作为古建筑,古代名人纪念地,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名册。
      有关此旧地、此今祠、此古人,我因1968到1972年下放劳动于斯,略有所知。又,我知这座建筑物具有闽北古风民韵,所以,请兄嫂姐弟妹观其一而知百千大概。

      因为当年下放在大凤人民公社,也就是后来的南山镇,所以,对于我先后在过的大垻(当地人读音“贝”,不读“霸”)村、龙湾村、凤池村,有着特别的感情。


      在凤池村,我和其他三户下放干部、十几名知识青年,同住在被共产政权剥夺的约莫建于民国初的旧地主院落。四十多年前相当完好,现虽已衰败破落,甚至我住过的阁楼垮塌,唯余墙头,令我唏嘘,但毕竟是过来人,那房屋后来的居家主人三代,祖的那时还在泥巴地里捉青蛙呢,儿的据说当年十一二岁,孙的今年当了爸!
      见面握手,茶水一碗,拉些家常,忆昔说今,都是个人史,家庭史,村庄史,国运史。
      这话绝非文学,站场讲述,当年亲身,倒春寒时,砌灶煮水,蒸汽催芽,薄膜育秧,那不就是家国之事么?说一树倒下,劈成长方,架在两石之上,从生产队等派工的人,到老弱晒太阳过冬的取暖;从大队开会的斗“四类分子”,到现今的商铺过客的闲聊;几多父老乡亲坐过,几多孤寡贫苦逝去,几多后来人离家打工又别,树材的上面已经被屁股磨得纹理发亮,在下的垫底却永世不得翻身!难道这不正是民生之情么?


      是故,得一食知天下,饮一杯解万古!

      午饭后,由南向北,驱车30公里,到达南平下榻的商务酒店。安排休息到下午四点再集中,游览城景。
      将来南山农家的蜜桃,分予各人,添千秋寿。

                                                      2013-07-17  游历     07-20  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