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春潮】灯下读史
| 发布日期:2013年02月1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前文节取】
从“祖庙”站的地铁口上升到地面,阳光明媚到让我春心满满,交道口一竖牌坊“佛山”下的基础红泥陶石阴刻有一“禅”字,这让我确信祖庙供奉的是佛。
但是,我错了,彻头彻尾的错了!
当我以60岁以上的优惠半票的10元价踏入这座佛教的净地之后,我一路顺次看到的有:叶问的叶问堂和咏春拳的系展,黄飞鸿的纪念馆,释迦牟尼的铁龛,北帝的应灵祠,孔子的圣殿、孔庙里的观世音菩萨和关公,如此等等。
如此等等,很让我捉摸不解当地人心目中核心思想的宗、教。
我在上篇说,自己错将佛山“祖庙”以为是信奉佛教的净地,其实是杂供的大院。
忙事不迭者,偶尔得了天把空闲,出去旅行,走马观花,为的是散心。
我这样退了职的“读书”人,所谓的行旅,实在是吃饱了撑的慌,除了走之外,还得对不甚解的所见,求点知识的。
所以,对于自己的犯错,扪心来问个为什么。
这就有了两个夜晚的找资料、比较资料,辩证伪劣,去了庞杂和纠缠,以及今天要写下的笔记。
关键在于那个基本的、核心的问题:祖庙为什么被叫做“祖庙”。
唐贞观二年,也就是公元的628年,南海郡番禺县季华乡的乡民,无意间在塔坡岗上掘出三尊小铜佛像,经当时查实,方才知晓曾有剡宾国(今克什米尔境内)的达毗耶舍法师在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到达此地,结草舍设坛城,供养他带来的二尊小铜佛像并修行。所重见光明的小铜佛像,当是达毗耶舍离去之遗物,因草舍倒塌而埋没。
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尊崇佛教,当地人遂在塔坡岗上重建塔坡庙,并勒石“佛山”于岗头。
“佛山”因此渐成季华乡的别称,终成后来行政地名。
当地“未有佛山,先有塔坡。”的说法即出自这事。
今所建的“佛山”牌坊,不仅仿造了贞观二年勒石的题字,而且竖立的地点也还就在古址的塔坡岗。
这样,我就明白了作为地名的“佛山”来历。
那么,何时佛山又别称为“禅城”的呢?是不是与“佛山”同期呢?
根据禅宗祖师菩提达摩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是南朝,梁年号“普通”的年间,也就是大约公元520至526年的事实,可见“禅”修作为修行的一种,即使方式方法未必广为人知,但佛教有“禅”,修行所设的坛城,很容易被误以为“禅城”,所以,“同期”说不是没有可能。
现在又得回到“祖庙”这个名称上来。
照社会发起以及随后演变的规律来想象,先得有人居,然后人居多户而成村落,再多多少少村落集合而成乡里;而有乡里,就应有行政集公商议的场所。场所小说为“堂”,宗族的则曰“祠堂”。那么,现在有资料说“祖庙”本名“祖堂”则合乎它的原来。
究竟是哪一姓氏家族的祖堂呢,或是佛祖的殿堂呢,或者因为演变、包容、扩建、集合,到来形成大杂院的呢?
我继续查阅所有的乱七八糟。
祖堂的原初地就在塔坡岗的岗下。
因为达毗耶舍法师在草舍佛寺的附近凿了口井,便利了乡人的汲水,岗上岗下便有了往来的路径。即使达毗耶舍离去,草舍佛寺倒塌埋没了小铜佛像,水井饮用也不曾间断,还因此从无到有了小店小铺,再成街市。
既然先有“祖堂”,那么,说“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的讲法就得改成“大约公元1078年之后,到1085年之前,‘祖堂’逐渐过度成为‘祖庙’。”
这有四个因由:
第一,大宋帝国废佛寺兴道院。
道教“玉皇大帝赵姓,名玄朗”之说,使姓赵的宋朝历代皇帝自诩为玉皇大帝在人世的后代,所以道教借皇帝大肆造神,皇帝假玉皇崇道贬佛,使道教的地位在宋朝超越佛教。
这是大的时代背景。
其二,改变现实的理想需要寄托。
珠江流域既然是河流冲刷出来的大平原,也就到处是水乡。在古代,每遭春潮,每遇夏汛,江流必要泛滥。佛山也在所难免。
道教则教导佛山信众,供奉专管治水的北帝——北方玄天大帝,于是,北宋元丰年间,大约1078年到1085年,在塔坡岗下,兴建了一座“北帝庙”。
这应该就是祖庙里要悬挂“泽普安定”,“辰居端拱” 大幅牌匾,祠的屋脊中间由龙鱼吹起水来顶住太阳,又其下有治水大禹“禹门”字样,还在明朝改为“应灵祠”的全部意义。
因此,祖庙的名义和意愿,就远不再是行政议事办公的,或一家宗族的祖堂,而是佛山百姓社会生活共同祈求的建筑。
第三,集资而成公共。
在我游览祖庙建筑群时,不能不惊叹佛山人和佛山地方的三个方面:富庶的经济、巧工的匠心和包容的万象。
因此,我才看懂了庙门楹联所写的:“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唯我独尊”。
第四,“庙”的理所当然。
尽管道教的道场有“观”的专门语辞,但被当时废去佛教的“寺”、“院”、“庙”、“庵”的言辞,历经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的普及,早已成为抹煞不去的存在。而供奉场所不管是哪教谁主,世俗口语多叫其为“庙”。
今祖庙大门的牌坊,据介绍说:“建于明天后六年(1626),原为本地陇西里李氏公祠的建筑。该祠共二座,分别祀李氏始迁祖及崇祯时户部尚书李氏族人李待问,俗称孖祠堂。有形式大学相同的三间两柱三楼牌坊两座,1957年该祠改建,将牌坊迁至中山公园及此处。”我因此想到三点:
一,牌坊上“祖庙”二字必是迁移之后的掩盖,而不可能是原祠堂名刻。
二,难道“祖庙”的称呼是因此牌坊的迁来,移花接木到之前这里并不叫“祖庙”,而是分别是“北帝庙”、“孔庙”的?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祖庙”的称谓则始于1960年,因为这一年这里被合并改造成“中山公园”。
三,那么,“祖庙”就曾经名为“中山公园”。
到此一游之后,再有二夜读史,虽然,还是有相当的不清楚,但尚且值得安慰自我的是,我错将佛山“祖庙”以为佛地,多少事出有因。
2013-02-18 二十四节气之第二 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