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晨钟与暮鼓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1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当我们站在毗卢阁檐下时,或许时间已是中午的十一点,或许是下午将近三点半,大家或许会恰好听到净居寺的僧人用长长的粗木棒,敲打回廊檐下悬挂的一条木鱼。实际上它是寺院的一件报时器,十一点,是召集众僧午斋;将近三点半,是告知“该去上晚课啦!”。
  为什么敲打的是木头鱼,而不是敲钟呢?
  关于敲钟的事,待一会儿再说,先把这木头鱼说了。
  鱼是没有眼睑的,即使是睡觉也睁大着双眼,这就是所谓“醒目”的来由。汉传佛教,借此,启示众僧,务必醒目以修行,不可怠惰。因为寺院在深山老林里,取木容易,更因为僧人历来有献佛以一切,于己能省则省的传统,故佛以金身,自用于木终比铸铁的便宜。刻成鱼形,当是借喻“醒目”的同时,一种人类本身美学意识的觉悟所为。

   在寺院的殿堂,还能看到通常人们在影视里见过的和尚念经时敲的另一“木鱼”。这种木鱼有大有小。大的因为声响沉闷,所以又叫“鱼鼓”,摆在殿堂,作为集体念诵经文时的重要法器,起着三个作用:唤起、停止,还有全过程统一快慢节奏的。

     小的木鱼,声音清脆亮丽,只在唱赞偈或绕佛念佛号时,节奏缓慢地轻敲。
   同样是法器的,还有大磬、引磬 、铛子、铪子、铙、钹、铃、鼓、钟等等,我们就看而不说了。

   站在毗卢阁前,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在通览净居寺时,我们提到这是供奉毗卢遮那佛,也就是大日如来佛的地方。

 

   关于这尊佛,不但其名字的梵文读音,被译成的汉字有着《八十华严》里的“毗卢遮那”和《六十华严》里的“卢舍那”两种,而且对《华严经》见解不同,学派不同,致使后世各佛教宗派对他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这尊佛是佛教一切佛的根本佛。
  好了,有道是“佛门深似海”,意思就是佛教的学问即使一个人能通晓得再多,也不过一叶扁舟。

  那么,兴趣佛学的人,回去再学,作为参观者,游客,我们从大日如来佛像,把视线关注到他座下的四个配像来。这就是我们在大雄宝殿前,提请各位注意看佛像是上、中、下三个部分的“下”的继续。
  在净居寺的大殿里,三世佛各坐一莲花台,座下垫着镇邪的百兽之王狮子。而现在我们
  看到净居寺毗卢阁大日如来佛的宝座是一块平板,由四个大力士的小人各就一方,呈现出合力使劲抬起宝座的样子。
  这四大力士的来历是这样的:
  有一老者过路,被道旁四个壮汉说话如雷的声音所吸引。
  一个说:“天再怎么热我都不怕,热很了,我拔一棵树别在腰里,就可以乘凉了。”
  一个说:“嘴再怎么渴我都不要紧,一拳往地下打去,不就打出口井来!”
  一个说:“你们怕走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不怕,再怎么弯的路,我两只手扯住两头,一下子路就被我扯直了。”
  末了一个说:“把弯路扯直,路程还是那么长。我根本不用自己走,我把山扒着转,要到哪里,就扒它转到哪里。”
  老者甚喜,乐而接话说道:“四位既然若敢这等声称,若能合力抬得起我来,那才本事非凡。”
  结果呢,这四人抬是抬得住,只是万分的吃力,在座下问座上:“老者是何方神圣啊?”
  只听得上头传来答话声:“吾乃大日如来也。”
  四人喜极,发愿服从于佛。
  佛说:“也好,汝各有一名:腰别树、拳打井、路扯直、扒山转。今后不得可妄语,记得?”
  四徒当然应诺。

  佛教认为自己不但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而且确定佛教的“教”,是佛以真理启发弟子的智慧般若,身修心行、不断觉悟,以最终达到解脱,从而自在。
  四大力士的所在,正是教化的使然,人尽其才,有了非凡的存在的意义。

所以,我们不了解佛教,甚至知点故事,便加以判断,往往犹如望文生义。譬如,回头看看,那鼓楼、钟楼,我们自然会想到“晨钟暮鼓”,倘若不是亲耳听见,有多少人会认为清晨敲钟,傍晚打鼓;又有多少人认为既敲钟也打鼓;还有多少人知道钟为什么要敲一百零八下,鼓打出的声音表现的是什么?
  既然我们不懂,不尽懂,所以大家如此饶有兴趣地来参观,来听解说。起码,我们因此而知道大日如来的心意在于光耀的普照。

   寺院啊,总是三百六十天,三百六十年,三千六百年,三万六千年,一日不曾间断地,在黑暗中,以其洪亮的钟声和山雨满楼前后的鼓响,迎接太阳的光耀普照大地,又以同样的声响,将夕阳送去,请明月出现……
  我们,挥手可以彼此召唤,也可以相互道别——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