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答客五问之五】关于不适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0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去了回西藏,写记下来的几十篇文字,或有引起亲友和人客兴趣的,后台陆续收到三十多问所及,皆在我已写的内容之外,其中老友瘦叟先生就传来六题。整理大家之关注的,挑选出我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五问,今作答五问: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唐先生问】在生活方面,西藏有哪些方面(或者问题)是您最难以接受的?
      【答】唐先生提的这个问题,许多朋友也感兴趣,有提到。我和队友们却是在这方面没有什么谈起过。因为我们一是自驾车,没有乘座长途客运汽车和铁路进藏的经历,不知道那样的交通工具是不是舒服;二一点,因为无论在哪里,我们团队仅有一餐在藏菜馆吃的,其它全都吃的是川菜,即使在藏菜馆,我看除了原材料有牦牛肉外,各色的菜肴也仍然与川菜没多大的差别,喝的酥油茶与我后来在另地见闻到的比较,也是改成合适汉人口味的,所以,在饮食方面,我们也都欣然接受;三是住宿,我们曾经在出成都之后的第一个夜晚,在四川境内的海螺沟,被旅行社安排在客房、卧具前睡后继的川人开设的私家宾馆,引发众人严重不满,以后都住到了当地最好的宾馆或酒店,而这些住宿处,仅有新都桥、稻城的两家是藏人老板,其他都是汉人,而藏人开的酒店,各方面的条件、设施都大大超过汉人开的,甚至各个房间都布有网络端口,可以自带电脑免费随时上网,而且房价并不比汉人的高,所以,我们也没有觉得这方面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没有去过西藏的朋友,对青稞酒和酥油茶特别感兴趣,问我是什么味道。我见过青稞和青稞酒,青稞是一种高原小麦,特别耐高寒,麦穗没内地小麦的长,但颗粒要大,株的间距稀,即使没有人工栽培和管理,也会“不种有收”的庄稼。以青稞为原料,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二天后便成青稞酒了。酒的色泽橙黄透明,似茶水无别,味道却带酸甜。藏语叫青稞酒为“羌”。我不知道这和羌族有没有什么关系。因为酒精的成份很低,所以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酒,喝的就是这“羌”。在饭店有很大透明玻璃里的散装青稞酒买,有的还泡了枸杞的,一小勺要2元5角,觉得不便宜。我是滴酒不沾的,而我的队友们又因为个个多少已经有高原反应,所以也未作品尝,只好将知道的在这里写出。
      我喝过藏餐厅专合汉人口味的酥油茶,液体的颜色和浓度多象奶茶,但味道和奶茶甜的相反,是咸的。那咸能感觉得到,不象是盐的咸,但一时就是说不出也没个相似的那咸,怪怪的咸。我很很用力去想,后来,终于有了个比较接近的咸——夏天汗水湿透过闷久了有点发酸的衣服,就是那味!
      我没听我们团队队员说好喝的,只听一位有说:“还可以。”
      网上说好喝的的帖子却不少。有人写道,酥油茶就是牦牛油加热水冲出来的饮料,热量对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御寒提供非常高的热量和脂肪,也对内地去的人预防高原反应起作用。还有人写说,喝酥油茶要到藏区小馆子里喝,闻着整间茶馆散发出来的味道,看着藏胞单纯的笑脸,还有藏语电视节目的热闹,那才有感觉。
      这岂有不是象吃炸薯条,必须在麦当劳肯德基才有那味道出来,和在家里的完全是两码事!
      为了要有真切的感受,在拉萨的八廓街外面不远的一条小巷子里,我离群索影进了一家小馆子,天啦,那里面的味道啊——我怎么说呢——浓烈的,怪怪的,半生不熟的牛膻和羊骚,以及烟草烧焦的气息,混合着直呛着鼻孔!我忍住了。在柜台前要了一碗酥油茶——5元。
      酥油茶是热的,还烫手,我端起来,马上放下,借着摁手机打电话的样子,边说话边走出门来。
      外面的空气太新太鲜了!
      这新鲜让我联想到在整个西藏的原野和高山,即使满山随地大小便,也仍然是新鲜得不得了的。
      这绝不是夸张。
      以我们经过的,因前面道路施工不给放行而滞留了十个小时的邦达为例,作个实证。
      邦达是从川藏北线和川藏南线前往拉萨的会合点,也就是说,无论从四川与拉萨怎么往还,邦达这个小小的村镇都是必经之地。可想而知,每天有多少车辆、司机、游客、军人、工程人员要在这里逗留、停留、滞留。
      而这里的旅店、客栈、饭馆,甚至民居的内屋全都没有厕所!整个地方,一围的房屋,有单层的,有二层的,有三、四层的,就仅有一个在外围50米外的木板间隔男女公共厕所。
      厕所外已无可以立足的干净之地,厕所内就不必进去。那么,男的小便还好,在无人时背过身去,女的就不得而知如何解决了。说来也奇怪,好象荒地空场并不见的人粪污物呢!
      回来内地,又看到一人博客,是骑自行车的背包客写的西藏游记,恰也写到在邦达因内急必须大解,躲在一处,刚完事擦纸,觉身后有喘气声,回头处几只藏犬围拢,吓得他不敢大动作,提着裤子一步步后退逃离现场,那犬并不伤他的故事。
      我的奇怪,因此有了答案。
      至于有许多人说,当地人不洗澡,体味重,就我见过的,有的能看的出,譬如高原牧场的小孩子,但在群居的地方,我也能看得出来,大多数的人是干净的。有的人说,不洗澡是因为缺水。不是的,西藏有句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西藏并不缺水,至少还有雪水。大多地方江涛汹涌,水流湍急。依我观察,可能是雪水冰冷,烧水加热缺燃料,而高原空气稀薄,要烧热水时间长,耗燃料多。
      少洗澡并不等于“不洗澡”,也不等于不擦身。
      我注意到在城镇群居人口多的地方,人们的衣服领子和袖口都很整洁,更不说衣服的表面是干净的。我接触过的藏人,包括僧侣,给我的印象是他们干净,包括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大量的人群里,起码我没有嗅到他们的体味。
      不仅干净,而且在拉萨,我看到的男女老少藏人的服装和饰物,尤其妇女的衣着,不仅整洁,而且面料特别讲究,好多人穿真丝纺织品成衣,不少老大爷棕褐色的长袍里面的,着的是白色的上衣。试想,如果不洗澡,能这么着吗?
      还有,我观察过,僧侣的袍裙布质的面料特别厚实,也格外干净。
      当然,对于我这样走过贫穷乡僻壤荒郊野地的人,以上这些虽与城市反差太大,但也都还凑合,过得去,至于象唐先生这样从国外来,还是多些思想准备,以便面临不合适、不舒服,甚至遭遇尴尬时的应对。
      谢谢唐先生的关注。

                                     2010-11-05  /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