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卡子拉山顶上的曲珍姑娘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1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卡子拉山在川藏线的四川界,海拔已达4718米。原以为山顶处一定是个或圆或突的峰,却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一块很大平原。

      积雨云灰蒙蒙地贴着地面,地面上的草潮得不得了,那风儿还有一阵没一阵的在期间忽悠着一切能被它动摇的玩具,包括一块蓝底白字的牌子,甚至上面写着的“牧人了旅游接待点 酥油茶 奶茶 鲜牛奶 酸奶 人参果 坨坨牛肉 包子 火烧馍馍”每一个字。
      曲珍姑娘就站在其间。
      站在其间的一块草地上。
      一个十五岁的姑娘。
      个头远比南方汉族姑娘高大,强能经风的。
      一双显然的马背游牧民族单眼皮的眼睛,传达着内心的诚实。
      一对丰满得微突的面颊,不加丝毫的修饰。
      因为再登一步就是天堂,那皮肤已经被天堂的太阳烘焙过,也被天堂的风雪磨砂过,所以才显得比较我这样凡间之人绝不具有的天然的成熟。
      曲珍姑娘的成熟,不仅表现在她能以很困难说出的普通话,落落大方地应答过客的每一个问题,还体现在落落大方地和每一个希望能与她合影的过客并肩。

      她乐意带我们去看她的帐棚。
      那是用许多牦牛的毛编织起来,覆盖在一支木架上,搭建成的住屋。
      因为这样的编织物,遇潮湿会收缩成密集,见眼光会张口网眼透明透亮,所以,即使是伟大的布达拉宫,也同样是用这样的材料和这样的编织物,作为隔帘来抵雨挡雪和御寒。
      曲珍姑娘穿着在我这南方人眼里截然的冬衣,还套着围脖,而她却说,这是夏天和秋天时穿的——“冬天还早的很呢!”
      “如果客人住在这里,可以吗?”我不得不跟团前行,要不还真可能逗留一夜。
      “当然可以。”曲珍姑娘当然是知道我不可能单独留下来。
      “住一夜要多少钱呢?”
      “二十元。”曲珍姑娘一直是用平平的语调说着每一句话。
      我们的同伴问:“我想喝杯酥油茶,多少钱?”
      “可以的。五块钱。”曲珍姑娘并不急着去拿火炉子上的铜壶。她应该是遭遇过无数次类似的问价,并未真要喝的。
      虽然没有真要茶水,也没有人要住下,但是我们的另一位同伴还是给了曲珍姑娘20元钱,感谢她接待我们参观了她们的起居生息的所在。
      “你和谁一起住在这里呢?”我想曲珍姑娘还没有出嫁。
      “我?”她稍事停顿了一下,象是在理解我问的,然后说:“我,两个哥哥,还有一个妹妹,在这里。”她提到他们时,让人察觉到她的话特别甜。
      “他们去哪儿了?”
      “他们去放牛了。”
      “你们家主要是靠牦牛来生活的吗?”
      “是的。”
      “你们家有多少头牛?二十头?还是三十头?”
      “我们家有一百头牦牛。”曲珍姑娘笑了。
      “一百头!”我的天啦!我的天堂啊!我也笑了。

      记得在之前,途经新都桥时,我问过一位牧民关于牦牛的卖价,那人说过;“一头母牛可以卖到五千六千,一头公牛可以卖到一万。”那人有二十头牦牛。
      我们的车队离开卡拉子山时,我见到一个高个的穿着很时尚小伙子,回到毡房前,面对我们笑着。我意识到,他应该就是曲珍姑娘两个哥哥中的一个。

      在阴雨云雾散开的当儿,低头看山坡上的牦牛,抬头望见苍穹深蓝前的云朵,真想对曲珍姑娘的哥哥说:“你妹妹打了耳钉洞,什么时候给她配一对会摇摆的大耳环啊?”
      想象中,曲珍姑娘的哥哥会笑说:“一定,一定的,会的!”
      真愿意把印出的照片寄给曲珍姑娘,却不知她的住址。
      甚至,连她的名字也只问得一半——“曲珍”,还有一半呢?
      啊!认识一位游牧民,就跟看山看山口看山顶一样,即使在过其间,也只是过客想象后真实的忆念。
 
                                             201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