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南平】无奈的感动
| 发布日期:2009年02月12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6日去之前就计划当天日志写《游凤池游定夫祠》的。结果去了之后没写它。
虽说南平凤池的游定夫祠是全国本有的十座中现今仅存的一座,我仔仔细细地参观过后,怎么也找不到写它的落墨处。
照理说,凤池是我四十年前下放劳动改造的所在村,不无感情寄托,何况游定夫又是受过理宗敕文表彰的北宋理学家,作为读了点书的人必要崇敬的;何况此祠,其本身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再建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远望六百九十三年前,近看一百七十二年后,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我还是没有一丝的兴致。倘若我今是在学堂,由作先生的带队参观,归来后命题作文,那我所写的内容似乎也只能与无奈的感动关联。
首当其冲之无奈的感动,是游定夫祠“定位”的错位。
游定夫祠“定位”在“立雪程门”。从正面的门墙到匾额,从楹联到画传,“立雪程门”、“程门立雪”的文字无所不在。
什么是“立雪程门”呢?
它是一条成语,解释作“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典出《宋史•杨时传》中的一小段:“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细说起来,大致是这样的:宋朝熙宁、元丰年间,河南人程颢、程颐兄弟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也就是今哲学界所称的“理学”——洛阳一带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福建剑南将乐有个叫杨时的人,潜心学习经史,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被调到那里去做官,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曰:“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四年后,程颢去世。一天,杨时邀约同学游酢一同前去拜见程颐。知程颐闭目静坐,二人侍立门外。待程颐察觉,门外的雪已一尺多深。此年杨时已是四十岁的人了。
这里所说的游酢,就是与杨时家乡邻县的、福建建阳长坪人、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字定夫的游定夫。
人们的感动当然因为二人求学尊师的精神。
我的无奈,是因为一谓,或者说仅以、都以、此一时一事的求学尊师的精神作为后代纪念其祖的唯一。既然都说游定夫是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何以无一实事史料的文字展现?何以不以一文章一遗墨彰显?何以不见列出其年谱作为?既然宋朝的理宗皇帝有敕文表彰,在真迹无着后,何以不仿北宋敕文制品,而粗造一今人假想的替代匾额?又在画传上只画程颐接见游酢,而杨时不复存在呢?岂知《宋史•杨时传》所记的主体是杨时,游酢只是陪同而已。
这样一来,不但有违了史实,喧宾夺了主,更将自己所祭祖公的重要事业功绩,附着在他人之下,反而暗淡了本身的光耀。
其次无奈的感动是建筑物建、存和功用的意义。
祠的建筑,原本是后代人崇宗祀祖、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怀抱祖德、报本返始之所在,也是子孙办理婚丧寿喜大事、族亲商议要事活动之会聚场所。
显然,这样的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环境的改善而消失殆尽。
凤池游氏起居,有记载是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游酢的五世孙游严移居来此。其时此地名称南剑州吉溪凤池里。元延祐三年(1316年),游酢九世孙游以仁择地建祠。在地位置今如,坐东北朝西南,北靠狮山,南依凤水,前面一片开阔田园。
据我林儿说,游氏传说,祠堂整体结构是个“金”字。主屋的屋宇似“人”字,门楼、前堂、大堂各有三横,与中轴的路径恰组成“王”字。又有一说后山山形似“人”字,屋宇、前堂、大堂各有三横,与中轴的路径恰组成“王”字。天井左右对称的荷池,则是两点。
我与随行的阿聿、阿吾,都被这一说法感动。
或感动前人的大智慧,或感动后人的想象力。
虽然村委会有雇请专门的人看管游定夫祠,打扫其清洁,但我还是为其潮湿墙壁的班驳、年久纸张的脱落、板面砖块的霉味、蛛网尘埃的复兴而无奈。
朱熹这位同样师承北宋程颢、程颐理学的南宋大理学家,曾侨寓游定夫籍建阳者,为凤池游定夫祠所撰楹联“道南首豸山学共龟峒立雪,理窟从洛水本归濂水引导源”还在,这当然值得感动。
可惜,因为它的不在显赫,我又无奈了起来。
最显赫的是今人赵学敏的字“程门立雪尊师重教;清明亮洁高风千秋”。
请赵某写字,当是因其1991年任福建省委常委、南平地委书记。至于他1994年任福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1996年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1999年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2000年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最后似另有曲折离任福建,那别有意思的了。
这是我感觉的有趣的无奈。
虽然此祠1992年8月辟为游定夫纪念馆,馆内文物为研究闽学提供有资料,有过海内外游氏宗亲及其他学者、宾客来参观、瞻仰、考察、谒祖,有关部门就地开过三次“游酢思想学术研讨会”,邀请过闽台两岸和其他海外学者聚会,出版研讨文集三辑,重版《宋•游酢文集》,是名胜,是古迹,是文物,值得感动,但因为外界非理学研究者和非游氏人对游定夫知之甚少——以百度网“游定夫纪念馆” 词条浏览次数仅35次——其中我一人独览8次;遨游网“游定夫祠”词条浏览次数仅278次——其中我一人浏览12次来推测,参观者寥寥,所预计的3元门票形同虚设,是又可惜。
要说认真的,这个占地1085平方米,建筑面积646平方米的景点,很值得在游定夫本人的业绩、政德、学术、学问方面重新地、以史为实地、大张阵势地做一修缮,包括已有的古代的系马石、墓道生肖石,元、明、清、民国等年代修建祠堂的六方石碑刻记,应该是很值得一看一学一敬的。
也许,有关的政人和家族都有过设想,却因经费而无奈。
这个建筑物,我曾在1971年还是1972年农历正月初三那天的中午,从南平搭班车到南山下车,徒步抄近路穿田野途经此地往凤池,时以为是座破庙,走过即是。
倘若那日知此即是游定夫祠,那还真有可能另成自语“游门立雪”——大年初一下起的大雪,到那天,我何止踏的是一尺深的雪啊!
迄今,还清楚地记得,树上重压的雪、地上覆盖的雪、漫天飞舞的雪,我前行的孤身。那时我想的不会是游定夫,因为不知游定夫是谁,只觉得自己是《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终结里拜别父亲贾政时站在雪地里的宝玉。
那时,不因这祠的侥幸存在而感动,感动的是我还能下放在这样一个地方;不因为它破败而无奈,无奈的是不一刻钟后,我见到自己睡觉的床完全被大雪塌陷的瓦顶所埋没。
我今能携儿带孙故地重游,是因为它复存在我复存在。
存在才有感动的无奈生出,眼见才能有了无奈的感动。
2009-02-12 此篇受人客石上月色昨日命题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