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麻把酒(对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桑麻把酒(对话)
 

斜日虚隙万飞埃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2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题记】上回答客问在九月下旬,从那时起,又积压了三个月的问。再过几天,2015 的年历本来就全翻过了,再不理就说不过去。然而,我想说的,自己日日所志都写了出,还没写的,要么是还未发生,要么就是我还没想好怎么写,或者已经决定不写的。至于陌生飞鸟踏枝的,我这地头草草无力,何如人客自己的羽翼振奋,而熟人故旧的交谈,平时每天都有,所以,不重复已有,再就剩下必要有个照应的,今写于下。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 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句:“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可以概括大概。


2015-12-25   整理



【瘦叟】关于是否已经接受邀请,加入诗社活动了?

【拾穗】没有。此事的处理经过是这样的:那位先生在《春秋农事》上留言:“兄台如鉴:我是诗词爱好者,是中国诗词协会的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成员之一。经诗家老友推荐,有幸登此拜读大作,深感仁兄的诗词超凡脱俗,风格独特,出类拔萃。许多诗词初看可能觉得平常,甚至淡了,但是我却越吟的多,越觉得非平常诗词作者可为,因为每首大作我都反复读5 6 遍,这时才参得大作的内涵。今次,特此留言,意在邀请您参加两个诗词的协会、学会。我的联系方式是:手机□□□□□□□□□□□……”我去看时,已经距离其日期的 11 21 日四天,虽然不存怠慢人家之心,但毕竟因为自己隔三差五才去看看评议栏的,所以当即就给人家回了电话。

我语气温柔,态度谦卑,决心坚定,总之表达的就一个意思:“写诗词是帮我腿脚不便的族侄谋生存的东西,不合适于组织的”。

对方索要个人简历、专业,因为我一句“最早在仓库当工人”钉住,人家就没再多问了。

我在打这个电话之前,在手机上预设了“不显本机号码”,这事就这样完了。

【老友某】不参加社会任何活动,是否包括任何公益活动?真正的原因是不是自己清高,有没有看不起别人的成分在里边?连微信群这样的,你都不加入,说的过去吗?

【拾穗】是的。自从 1989 3 月起,我就只承担专业职务的工作和兼职的教学课任,直到 2006 年退休。其间,所有受邀的社会活动,一律谢绝参加。唯有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后,在网上主动向救灾组织报名,填表申请参加心理救助辅导,因为时年我已 62 周岁,远超其最高限龄的 45,所以人家现实到连个回件都没有。

认识到自己的年龄,已经被列入“需要社会负担的老龄人群”,不给社会添麻烦,是我唯一的原因。

我一介布衣,出身工人,即使当过教书匠,也实属社会各阶级里的最下级,诚然在这一阶级里,阶层的偏上和地位的清寡,都绝无你所谓的“清高”可以攀附。

再说咯,我对犬都当人对待,不食牛肉,连鸡崽都爱怜的,哪有看人不起的时候。

至于微信群,当前我仅有在一个,高中同班老同学的。因为大家都忙于在做微信里,做社会的搬运工,我自己的农事够劳碌的,所以,农闲了也去看看,没去给过砖瓦。之所以保留,是群主要是有个什么通知,不必单独找人。 2014 年我们高中毕业五十周年庆,为了同学聚会的事,筹备组的人,光是打电话就上百次呢!

【哲】您在上网获得信息方面,选择的标准,或者说有怎么样的偏向,能不能列举几个,或者帮我推荐几个?

【拾穗】没有预先,全凭个人的兴趣,社会、历史、文物、新闻、政局、民生、国际关系、经济、民俗、医疗保健,摄影、美术、建筑、哲学、宗教,差不多什么都看,唯一不看的就是国内演艺界的八卦。

看的多了,也就有了偏向:信息源、信息量、信息这三点的可信度,在我的筛选中起到的影响比较大。再就是由此关联到的专业性、理论性,是我感觉有意思的。

我罕有向谁推荐书籍的,因为读者有个人的兴趣、目的,各个不同。毛泽东看《资治通鉴》,蒋介石随葬品《荒漠甘泉》,许多商人的`“成功”说,有几个人习之以为成其十分之一的?没有。

所以,同样,自己逛,自己看花灯的好。

【出版社某先生】您说在您百年之后的二十年,到那时,由您的子孙来决定是不是出版的事情。但是,您有没有考虑过,电子科技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阅读的习惯,再五六十年还有多少人仍然通过纸媒来阅读的?说一句很唐突的话:完全可能不再出版你的著作了,那跟现在由我们来出版,我们双方共赢,对于一位开始上年纪的老人家来说,不是最有利的时期吗?

【拾穗】谢谢!

我已见已知电子科技的发展,巨大而且普遍改变了中国大陆绝大多数人的阅读途径,估计不用再四年,中国人均年阅读书籍量,肯定比 2014 年的 0.7 本更少。但是电子载体对文字、图片的传播、保存、持有,必定不会变弱。

中国大陆人对手机功能的使用,起码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浏览短文。

浏览,只能勉强算是“阅”。

“读”的重要意义在于理解。这一重要意义,当今已淡化过五分之四的成年人。

《春秋农事》从一开始到将来的停住,都只是个人的日志,是全然自我的。平和不争战即无输赢可言;修身养性自决隔断名利,不为他人;即使说留待我百年后的再二十年,谁晓得那时的天下人事!

【山的那一边】先生坚持写了九年,而且认真不怠,精神、毅力、学识等等都是超群卓越的。您一直这样做。这里,我有两个问题请教:第一个问题,许多写博客的人,做不到这样,半途而废的,而您为什么能做的到?第二个问题,您总有要停下来的一天,这是不容个人意志可以决定的。请问:您考虑过这事吗?

【拾穗】第一个问题,《春秋农事》的定位就是自我,是日志。谁来看,有没有评议,评议的褒贬,根本与我的写无关。大唐有位诗人,姓名好记,叫“张说”,他有一首五言排律,题目是“答李伯鱼桐竹”,全首是这样的:

结庐桐竹下,室迩人相深。

接垣分竹径,隔户共桐阴。

落花朝满岸,明月夜披林。

竹有龙鸣管,桐留凤舞琴。

奇声与高节,非吾谁赏心。

头一句是自在,第二、三、四句是跟邻居的关系。接下去第五、六句,以景寓心。到这里,我觉得拿来比喻我在春秋的农事与几位故旧的文字联系,还是得当的。

至于竹桐本身的高节,以及栖其上之龙凤奇声,因为都是邻居家的,最为之赏心的,应当是其版主,然后是其家人,再才轮到我这邻居。

当然,这不是张说的原意。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理所当然的, 2015 12 2 日之前,我的规划是:能够每天写的日子,就一如既往连续下去;随着年纪的老化,到了我的健康和精力不支的阶段,逐渐地从隔天一篇,到隔两天一篇,到一星期一篇;直到休止,最后自己对过去的做些整理。

因为那天大夫确诊我糖尿病、高血脂症、脑梗死,所以当天,我只好做出新的决定:在确感自己身体未出现不适的情况下,一如以上;只要稍出现状况,就随时离开键盘,好好休息。

尽可能避开可能突发的中风、脑溢血,尽可能不给我的家人带来突然的痛苦,或者减少一些给亲人造成的麻烦。

【山的那一边】有没有您一直有关注的博客、专栏?都有哪些人的?

【拾穗】当然有,至于具体的,就不在这里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