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同样思维模式出来的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2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凌晨的 1 20 浏览 https://www.suilengea.com/wn/368/mhxagfjind.html ,立马记起许多年前,我写过的一封信。躺下后,想什么时候把它找出来,看看能不能比照着写篇感想。后来,竟然又琢磨起:“做人,做学问”不像是老美的说法吧?而且,信的通篇语言、句法、表述的目的,都更像出自中国大陆的思维模式呀!何况没有署名。莫非,又是弄个“美国教授”头衔,行斯文给中国大陆人看的?还是先找找看作者是谁,再说拿不拿它来日志吧……

上午的功课一开始,就做这事。

很快,https://www.banquanyin.com/C1017072223012524792 “美国教授写给被开除中国留学生的信这位教授是谁?”晒根晾底。

这时,够二的我才恍然大悟:“袁劲梅 做人,做学问——一个美国教授写给被开除的中国留学生的信 ”那一竖划线之前中国人姓名,就是写信人的,而不是摘转人或译者!竖划线之后、破折号之前的,是大标题;破折号之后的,是副标题。

啊!我跟不上眼前汉语水平竟到了连符号的突变都无知了哦!

那好了,袁劲梅的身份被披露揭示的是:美国克瑞顿大学哲学教授、美国哲学协会“亚洲哲学和亚洲哲学家委员会”现任委员、华裔作家。

接着,相关的问题出来了:能够那么详细逐一铺叙袁劲梅的人,又能是谁呢?

无论袁劲梅本人,还是披露揭示她身份的人,抑或《雨花》杂志“编者按”的编者,在突出这是“一个美国教授”之时,都犹抱琵琶半遮面地于“一个美国教授”。所谓的“为了保护这位学生”,“文中的有关信息做了适当处理”的部分,反而很容易被人肉搜索到。我就是在看随后的跟帖时,见到这学生当年接到录取通知,在天安门广场接受采访,声情并茂录像的6 幅截屏。

尽管信的内容言之凿凿,语言确实直言不讳,因果分析实事求是,具有美国文化的斧正之功。但把隔时尚没多久、原本只是私人信件的,出于“以个例告诫未来大众”这么一种好意和良苦用心,拿来公开,类似的做法,绝不是从小接受美国国家、社会、知识、文化、法理教育的人的行为,而是中国大陆人通常思维模式的举措。

最特别的是:此信刊载公示之时,前有“编者按”导语,后继“这位教授是谁?”成全,很显然是有预谋策划的三套车驾式。

网上转载此信甚多,跟帖的评议相对集中在“是否就是大陆教育造成的结果”、“中国、美国教育的差异”、“要改变国内教育的什么,才能适应留学”。

“学生”、“教授”、“成绩 C ”、“开除”、“责任”,这些我见多了去,没兴趣,而偏偏是“一个美国教授”将私信公然示众的行为刺激了我的思考:“私信该不该公开、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境下怎么样公开,才能真正保守个人隐私,给他人以启迪”。








找到了我写的那封“致××”的信。

即使今天我重看自己的所写,仍然对当时在键盘上的敲击记忆犹新,那是怎样的气急败坏,又是怎样竭力克制愤懑的啊!

于今将它全文发表在当下,相关人的姓名都用“×”替代。

为自己当年、之前、甚至多年以后,一贯的盛气凌人,已经有过无数次的反省。许多色厉内荏,都是在面对实际时,欲解人事,处置矛盾的无能、无助、无奈。

“一个美国教授”比“一个在中国大陆的教授”年轻的多,其写信的气和质,在时年、表述两方面,都巧合地步了年长者的后尘。可是,尤其,相同点在于,思维模式相同。因为同出于中国大陆。是因为敲击,才使愤怒呈现成文字,才泼情绪到全篇页面,填满每个文字的缝隙里。

至于她的那学生,我的那部下,他们的行事,又是另一类型相同思维模式之所以。

我写完那信,夜黑才更换成晨曦,我的内心才得到平复,开始新的一天。

那封信写于 1999 年,没有发出去,在此之前也不曾给谁看过。十八年来,它一直被埋在我电脑的深里,没想到会有拿出烈日的时候。

古时有一作法:将健康人的粪便装坛封口,深埋藏土十年以上,再挖出启封,只见内容清水,无味,病入膏肓者一碗咽下,即起死回生。此偏方是最早的“金不换”。这法子,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思维模式的一个例证。


201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