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学问古画收藏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1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文人墨客家中收藏有字画是最平常的事,即使不多,友人相互间赠送一二还是有的。可惜物欲横流的当今,这等斯文之物反而难的。有点古气的更甭提,一上拍卖行,那物就被野蛮的去。
      我最近确实热衷于收藏古画,古人的字和帖另待时日。
      且说这古画的收藏,开初,我没朝代感,见什么,收什么,乱,杂。到渐渐觉得应该有个时间段,不失学问点画风笔法的后来,才把目的集中到宋,兼五代、元、明。到昨天,大约有了176人的作品3022件。
      已经看到的,还有大约4500件的收藏值得我继续。
      对于我这样的好事者来讲,不在于个人拥有财富,而在于收藏过程的见识。
      凡见识,必须要学问。
      将来,有谁要,我给他就是,省了他的许多时间——上网搜索、收集和下载所用的月日。我就是这样做过来的。当然,直接从我这里拷贝去的人,也少了与画逐一学问的意趣。
      我不懂画法,但起码可以通过古代画幅上的签条、款识、钤印、收藏印,再去搜索查询关于画幅的作者、画家生平、此幅作品的创作年代、画法,从而去了解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文、画家的思想和技法的由来。
      我不可能学画,只能学点历史、社会、生活、当时人的情趣。
      我也无从问谁,能解答我的也只有网络文章。
      这一学问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照鉴当今,尤其我自己的生活、在世和情趣。
      仅以元时刘贯道的《消夏图》来看,我在学问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包括——
      一、作为元朝的人,他是如何表现大宋国时期人物风情的?
      二、画面人物的生活风雅,除了其姿态,更多则由其周围使用的器物来集成、衬托题材的时代性。这是判断题材所要表现时代的重要依据。
      三、器物都是些什么?服饰有哪些特征?
      我是先从器物的辨识入手,然后才去推理前两个问题的可能答案。
      辨识器物的方法是按图索骥,根据古代器物的名称,逐一找古董网上的照片对照,再查字词典看注解,如此一番提问,一番求学,一番得知,是特别有趣的事。



      现在标注在画面的器物、服饰名称,有的之前有过知识,现在再次重温,印象加深了;有的过去不清楚,这次明确了;还有前所未见的,合在一起,好似一切主动在我的故旧新朋和温故知新,很是惬意。
     〖家具类〗
      01【榻】榻,竹、藤木制品,供人坐、卧的家具,一般较狭长、较矮。
      02【壸门】榻下的开口。
      03【踏床】位置于座位前供人坐时承足之具。今称“脚踏”,俗曰“脚床子”。
      04【隐囊】隐囊原称“丹枕”,渊源在古印度,系其上流社会及巨富之家用具。佛传故事装饰画中,都有丹枕在生活中或背倚或侧凭的使用情景。随着佛教文化进入中土的传播,此物渐为汉人习用,佛经汉译中将之翻作“丹枕”、“倚枕”。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丹枕”条曰:“案天竺无木枕,皆以赤皮叠布为枕,贮以兜罗绵及毛,枕而且倚。丹,言其赤色也”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九“倚枕”条:“倚枕者,大枕也。锦绮缯彩作囊,盛轻耎物,置之左右前后,尊贵之人倚凭,名为倚枕。”再经过文人的易名,曰之为“隐囊”。南朝萧梁盛时,贵游子弟无不“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资治通鉴》卷一六七胡注:“隐囊者,为囊实以细软,置诸坐侧,坐倦则侧身曲肱以隐之。”
      05【案】:承具。古时按不同的材料,又有陶案、木案、漆案、铜案;按使用不同的功能,再有盛食物用矮脚托盘“举案齐眉”,有无靠背的坐具“禅案”,有书案,有食案,还有厅堂的供案;按案面形态,再就是长案、方案、平头案,等等。
      06【几】承具。与案同属,高足的几供陈设的衬托,造型多姿,腿或三或四,又有梨形的、弯带的、束腰的,而矮足几为小几,四足,在“丹枕”未传入中土时,中土有隐几,席坐疲劳,可藉隐几凭倚,因为丹枕与隐几的功用相似,又更舒适于人,所以以后又有了“隐囊”。
      07【托泥】古家具上承接腿足之部件。为增稳重。古案、几、供桌、半月桌等家具不直接着地,而另以横木或木框在下承托,此木框称为“托泥”。
      08【座屏】与直立屏风作用相同,分隔空间和阻挡视线。不同处在于,直立屏风一般四屏,可折叠,以折立定,而座屏是一整块的平面,插在厚重的座架上。
      〖文具类〗
      09【辟雍砚】壁雍,是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其地方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一种陶瓷实用砚台。砚体的上部分是砚面,研台四周留储水槽,研堂因此居中隆起,中心墨池,所以似“壁雍”。砚体的下部纹饰承托。
      10【笔格】用来悬挂毛笔的架子。一时不用的毛笔,清洗干净后,悬挂其下。
      11【笔】毛笔。
      12【册卷】册,象形字,文章,书写在竹片条上,用线绳穿起来,不读的时候卷起,读的时候展开。
      13【书帙】竹制,用来包起捆扎册卷的器物。
      14【书籍】纸质品。
      15【字画轴】画的主体人物左手漫拄的。
     〖乐器类】〗
      16【乐器架】用来悬吊打击乐类的乐器,使之声音纯净通透。
      17【铜钟】画面仅一小铜鼓钟,应是作敲击节奏之用的。
      18【阮咸】琵琶的一种,长颈,直杆,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西晋阮咸善弹,唐代开元年间从其墓中出土铜制琵琶一件,命名为“阮咸”,简称“阮”。
      〖陈设类〗
      19【投壶】射击须要场地宽阔,空间足够张侯置鹄,备弓比耦也需时间,而投壶则不拘泥受限,拿将了“箭”,往壶口投入即赢。所以常为了古人宴饮游戏之喜。此画中画上并无投壶之箭,所以可见其主人是将它作为案头清玩。20【长颈瓶】瓶,谐音“平”,安于稳妥位置,寓意 “安平”。
      21【灵芝】传说中神仙长生不老之食。
      22【芭蕉】南国植物,可见此画人物所在地方与季节。
      23【梧桐】焦尾琴,梧桐木制。文人喻为此树知音。
      24【万寿竹】又称万年竹、辛氏龙树、文昌竹。
      25【夏果】夏季水果。
     〖器皿类〗
      26【盖罐】有盖子的陶器,此画主人物所用盖罐为荷叶盖罐,而后面座屏里的盖罐是一般盖罐,亦装围棋子用,黑白各一个。
      27【汤瓶】用于熬茶、熬汤之煮器,古时又称唐壶、唐瓶壶、汤壶、汤瓶壶、君迟、洗壶等。
      28【茶盏】茶事所需,一盏、一盖、一托组合。
      29【注子】金属或瓷制的酒壶。一般坐入注碗中。
      30【注碗】金属或瓷制的酒壶附件,起两个作用:一承注、二碗中热水,注子其中,保温。
      31【食盒】
     〖用具类〗    
      32【拂尘】画面主体人物右手轻拈拂尘,是夏天用以驱赶蚊蝇的器具。所谓“消夏”,此细节之一。因为宋诗人常把此物与“载道”附会,所以,此图的主体人物持之更为“书斋添道气”,背心清雅。
      33【冰盘】所谓“消夏”,此更加要者。北宋王珪《宫词》:“御座垂帘绣额单,冰山重叠贮金盘。玉清迢递无尘到,殿角东西五月寒”;徽宗《宫词》:“绿槐阴和正炎曦,高叠盆冰匝座围。沉李浮瓜清玉槛,水晶宫殿正忘机”;又“象榻冰盘四面凉,风摇槐影蘸莲塘。玉颜一枕游仙梦,谁觉炎天畏日长”,诸般皆如此。
      34【夏冰】北宋有六月往终南采冰,以供当朝之用,也成稀有商品。可见夏冰非寻常可得,仕宦之家多仰仗朝廷之赐。赐冰因此还成为制度,但因为有卖冰的,所以友朋间鲜以冰相遗,此画撷取冰盘与夏冰入之,显示主体人物非常权贵奢华。
      35【水盆】画中画的人物则无冰盘夏冰,而以大水盆来降温。 
      36【风炉】一种专用于煮茶的炉子,形如鼎,三足两耳,炉内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
      37【铫子】用沙土或金属制成的烧水用器具。坐于风炉之上铫,壶形,大口,有盖,旁边有柄。画中画的小厮就是手持铫子的长柄,在煎茶。
      38【托座】将炉具托起的垫具。画中画的风炉下面是莲花托座。
      39【博山炉】焚香所用的器具。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以示那座名曰“博山”的海上仙山。
      40【袱】单布,用来包裹衣物之类。画面上一妇人捧之。
      41【扇】画面上侍女所肩之扇也叫“障扇”或“掌扇”,长柄掌扇更多用来障尘蔽日。
     〖服饰类〗
      42【道袍】 又称“野服”。野服之称,首见于《礼记•郊特牲》,云蜡祭之日,黄衣黄冠而祭。“黄冠,草服也。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
      后来,《晋书•隐逸》:说张忠借口“年朽发落,不堪衣冠,请以野服入觐。”不着符坚所赐衣冠。把野服与隐逸的形象括结在一起。
      《宋书•隐逸》更将戴颙身着野服,描绘成“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颙憩于此涧,义季从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道服的基本特征,大宋以后有以下四种的概括:“布大袖,周缘以皂,下加襕,前系二带”;“披白衣,扎巾帽”、“头戴乌帽,身穿长袍”;“头戴乌巾,衣袍宽松”。
      道服之于士人的意义,屡屡见诸宋人笔端。“鹤氅”,亦成为当时文人对道服的别称。
      43【心服】贴身的内衣,左右各一鉤肩,形同今人的背心。
      44【鉤肩】画面上主体人上身半坦,露出右侧鉤肩,外面罩着的一袭道袍半褪于肩下。这是很标准的一身燕居之服,名作野服或道服,又或直裰。
      45【带】系腰的宽布条。
      46【缘】系腰窄绳叫“绦”,画面主体人物右肘衣袖下方有丝绦结束的流苏。
      47【乌纱】又称“元服”、“头衣”,帽。
      48【冠】贵族戴的帽子。古代帽子有四种:冠、冕、弁、帻。
      49【簪】一簪横贯冠侧,固定盘在顶上的头发之用。
      50【方舄】方头复底之鞋,脱在踏床上的一双。
 
                                      2014-02-11 上午起笔      02-14  傍晚收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