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箫台清音》编者印象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2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箫台清音》有个副标题“乐清人文集羽”,是本地方志,许宗斌主编;倪蓉棣和张文兵副主编,线装书局出版。
      全书72万7千个字,厚达792页,我大约悉数阅尽。
      我认为它完全可以作为当代集文编撰的典范。 
      之所以有这样的评说,不是一个星期,也不是一个月,而差不多是自去年7月以来将近五个月里,断断续续作为闲书看过之后,渐渐积累的正儿八经的感想。
      我比较喜欢阅读人物自传、地方沿革这类讲究史料、相对较真的书,尤其是我见过的人,或我到过那地方,或者那地方有着颇存关系的人在。
      《箫台清音》由林家阿姨推介借给我,恰是知己。
      阿姨是乐清人,六十几年前嫁到的林家也是乐清人。
      我去过乐清。
      我去乐清,是2007年的2月,林公的灵骨从福州移返故里安葬之际,随同林家阿姨和府上的亲眷们去的。
      前后不三天,又是人家哀伤时候,所以去去就回。
      《箫台清音》既有弥补不曾旁观的缺憾,也是林家阿姨以故乡为自豪的引领。
      借书已久,明天该将它还给林家阿姨了,要不一拖又要拖到我下次回家来。

      在还书之前,随手翻了二三十页,以为因此可以写个有尺寸的书评,却不料七翻八翻反而被我翻没了——好难写,这本方志我几乎无从着手点评,怕点金成石,怕把完美的长卷给褶皱了。
      只将以下几处大的印象笔记在这里,留待日后自己有此书了,作为说话的提携。
      主要说的是,我们这些从业的同事,可以向这书的编辑水平看齐些什么。
      我的印象里,一是三位编辑的思路清晰。传统方志的写和编实在已经僵硬了,老化了,这点谁都懂,但是没人敢使劲破了这道樊篱,而他们却别具一格地布局起整体。
      二是他们组稿原则的把握坚定。他们真正遵循了自己合力提出的“史料可靠”、“学术品位”、“有文学性”三条原则。凡是写作条件不成熟的宁缺,文稿达不到要求的不用,将所得二百多篇删除到一百八十八篇——这是很得罪作者的,甚至是影响关系深远的得罪,但他们以大有利于读者和后世的善为义举。
      三是在上述“三原则”前提下,各篇的文风不一,但有一个得体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删繁就简,直入本题,不与他人所写的重复、重叠。我是做过类似主编工作的,知道要做到这三点,非编辑,尤其主编而莫属;也深知主编无大志不可成此大器,无大魄力不足以煞把,无德无望不可能圆通四方。
      我们常讲“民主”,或者常听权威说“民主”,但是主编往往走两个极端,要么放任作者的所写,只管串联排个前后顺序;要么就是独裁专断。结果呢?书是出版了,主编的姓名是印刷体的了,是东是西,或是东西,或都不是东西则另当别论。

      《箫台清音》不这样,我举一个例子——
      有位陈姓的作者写了篇《魂托帆归向雁峰——魏源雁荡纪游诗》,编者在其文后面有则《附记》,是这样开头的:“陈文所引《雁荡吟》,不知据何版本,与中华书局一九七六年版《魏源集》所载颇多异文。兹将中华书局版《魏源集》所载《雁荡吟》录于下,以资参阅……”
      我咀嚼这几句,有滋有味。照常理,编者完全可以一个电话过去,问个明白,不就得了?非来这一招,是作者难得联系上,还是联系上了,作者过于高龄已语焉不详?或者碰了个软硬?但是,后来我想了想,觉得应该是编者在得理时不强词,在没十分把握时来个二相摆平着对垒;至于是是还是否的结论则交给读者,反正编者编的工作——对过、核过、编完了。
      他仨编者是多么的睿智啊!
      忽地这让我想起世人皆知的一个传说:“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

     因为《箫台清音》早在2001年6月出版,印刷数不过三千册,十二年后已无新书在架,我欲购之作范本用,如今只好双管齐下,一个在网上买旧书——此心不甘,一是拜托林家阿姨辗转寻觅。
      有人要是对我说:“您这不是退了吗?手又痒痒啊?”我会把告诉林家阿姨的话再说一遍:“要是得个闲日子,到乐清去住上些日子,抱着这书,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对照着看过去,那才有意思呢!” 林家阿姨接过我的话说的,这里我就不说了,免得我后面有尾随者。
      
                                                          2013-01-27  

      【备注】
      林家阿姨说:“你去乐清,我管你住的,吃的,没人在屋子里,你自己解决。”
 
      2007-02-08     孝思堂前思林公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6/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