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1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唱歌的人已经去另外的世界了。
我还在外面的世界,无休无止地反复播放,在耳机里听他唱的《外面的世界》。
早已熟悉的歌词,怎么在昨天竟然那样另别有感。
一向很注意唱词意境的我,到昨天才发现,原来这歌是在家的人唱给去外的人,而不是之前一直以为的是在外人的自叹。
我真混!
在家的人,当然也曾经在过外面的,所以才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的心得和体会。
在家的人也晓得在外的人,未必一概的不得志,也有意满情怀的日子,所以愿意“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我会在这里衷心得祝福你”。
然而,在家的人似乎因为经验而更清楚,翱翔之后的疲惫,疲惫之时的倦鸟,在群鸟归巢时的那种情怀,尤其是淋湿的翅膀,否则就写不出“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 / 我总是在这里盼望你 / 天空中虽然飘着雨 / 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
我是有年纪的人,翱翔不了,飞也不过篱笆墙高,在广州的日子,环境好,生活自由,吃住舒服,但终究不是自己的家,所以时不时被搅动起来的“很无奈”的篱下之感,更一次次地在那景色里责问自己“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和“自己有家为什么不在”。
总觉得一个只是有些年纪,还不到走不动的,像我这样好静的人,要是一定要在家里,那与点着日历数来日有何不同!
我是一辈子自由才能自在的人,非一死而别无其它可以羁绊的人,即使我一次次地回家,又还是一次次的离家,以致外面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无休无止地反复。
回家的意义,对于没有了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的我,子女孙辈的一起,也只能在内心无尽地自己和自己蹉跎无法言传的缺憾。
因此,最近,我反复在审查自己,是不是有严重的恋父和恋母情结。
结论是:没有。
反而有莫名的恋子和恋女心理。
有还恋之,好似亿万富翁在超市里的偷窃。
行为心理学说,不在于终于的目的,而在于追求目的的过程感受被刺激的快感。
我有时候会将这样的心理,与我对人本的探究联系起来。
过去专业的课题总是很现实的,要解释的也无非那时当下急切的因擦刮出点小血的痛痒。肤浅。
现在,好像自己很要哲学起来,很要超脱某个具体,或者要从若干具体的具象得到抽象的感悟。
我很警惕自己不要因此而精神失常。
哲学家的讲话和疯子说的往往都很让人莫名其妙。
妙在有趣,不无道理,可以明白,但是难懂。
譬如,我上面写的这些,就介乎哲人与疯子的言语。
所以,听听《外面的世界》,真觉得人家的才是大白话。
即使人家大白话,我也将近有二十五年以为是歌者本人的忧伤。
聪明的人,一辈子啥事都混!
2013-01-12
(本篇所配节选自陈汝佳演唱的《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