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意识的元素若干
|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2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前晚在歌厅跟唱汪锋的《北京 北京》,就决计要用它做一期《春秋农事》的刊头音画。
我偏向安静的,舒适的,抒情的歌曲,用以符合日志本身的稳定,或者说田园作物的风吹起伏,甚至有嫌摇滚歌曲的大吵和太闹,但是,周遭的境遇现况如果比音乐更吵更闹更嘈杂更混乱,那有的摇滚却显得小声,更有的已经小声到力不从心。记得,去年的什么时候,已经改编过汪锋的《存在》,就属于我认为的这类的难得,现在再听,却能接受。不但接受,还能让我借之宣泄对现实愤懑、无奈、怨多喜少的情绪。
《北京 北京》,我听到的与《存在》同日,当时,感觉它过分的闹。时过境迁。
我察觉,也警惕自己愈发将情绪转变,变成
不合年纪的态度。
对诗词的流派,早年是从文学史得知的。流派的分野与归属,是评论家所为,好比语法理论,成就于语言的数百年、上千之后。
传说中是孔子编辑的《诗三百》,分了风、颂、雅。它应该是后来的汉族
,再后来的历朝历代诗歌分流的先祖之物。
我更多的是阅读与欣赏原作。却又不得不稍有关于流派的定义性知识。
流行歌曲是诗歌造化的潮水。
能感触到《北京 北京》有先锋派的几点元素。歌词注重抽取境遇的瞬间而又常态的世界来概括,采用了象征性的暗示,意识流的意象,的确只是在发掘自己内心世界,然而其效果却因为通感的知觉化,而唤起跟随的歌唱者对个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意识共鸣。但如果参照先锋派的定义,我并不认为它就是先锋派的作品。起码,它所有的歌词,除了“烛骨般的心跳”引发来许多的解析,别的并没什么不明白如的。 当然,理解和未能理解象征性的暗示则另一回事。
昨天一早7点半,到今天接近黎明天色最黑的3点37分,除了做饭吃饭,拉尿屙屎,喝水服药和午休一个半钟,我以自己的感受,在改编——事实上是挑拣“是我情况”的歌词,进行歌曲的压缩,再找图片——我自己拍摄的和网络下载的资料50幅作为构件,建构起“我的”《民歌》之21个画面。
后来,我深睡了三个小时,今早7点继续,作业到12点20。
积起计之二十三个小时,将近三个工作日时长的作业,是独自学习、理解、体会汪锋的《北京 北京》先锋元素的过程。也是我试图以先锋意识的画面美术,来表现我的思想、情绪的作品。
没有感觉到一点点的累。
当下手以二十一个画面做成连续才能映出的音画,交回到面前,我知道,这一尝试,是尚且还年青的见证
。
平静地兴奋着。
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