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逻辑的正确和思考的缺憾

   发布日期:2010年02月04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前天,网友发来帖子《这样的好文章 出自22岁的中国大陆学生之手》的,说是最近网上热得很呢。
      出于标题的感官刺激,我去一看,发觉其实是《人口不多借口多》。


      印象里,我是去年夏天就看过它的,当时觉得可以作为与青年人,尤其是与家里孩子谈论逻辑正确的意义和深入思考的必要的举例,还下载了。在电脑文件收藏夹里,很快就找到了它。正如我所记忆,我在“人口吧-百度贴吧”看到的那篇转载的日期是“2009-07-11”,推想原帖的发表当在更前的时间。
      经过半年的一转再转,这则帖子不但有了刺激的标题,还出现了“老虎”的署名,不知是不是跟虎年的来临有关。
      今顺此将最初的和这两天的感想整理成以下的文字。
      应该说,原帖为立论所进行的数个逻辑推理都是正确的。例如,人口与财富的关系、人与祖国的关系、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人口密度与地理资源与国家富裕的关系、国家财政布局与国民福利的关系。
      这些逻辑的正确,反映出写作者对已有知识的组织和表述时思维严密程度的正面。
      如果依照“出自22岁的中国大陆学生之手”的说法,22岁应该是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有这样的知识组织和思维严密程度,是理所该当的。因此,未必值得赞扬。除非以此标题突出其逻辑表述的能力,那就无异于在否定中国大陆22岁一般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如果说“这样的好文章”指的是这帖子不仅有理有据推导出本人的结论,并敢于表达个人的意见,那就太小看和太少看——合起来是整体低估了“22岁中国大陆学生”们中的愤青的厉害和数量。
      我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这则帖子的写作者,相反,我理当赞扬其勇敢直面,以理揭示盲点,揭穿借口,唤醒受众,说服思想。其正确的逻辑表述,是其文可以立正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不似一些愤青的浅薄着的狂妄和狂妄更使之浅薄,无理性的嚣张和嚣张使之更无理性。
      之所以“出自22岁学生之手”的这则帖子会是“好文章”,我不知道转载人的目的是让自己的转载赚得更多点击率呢,还是含意原帖内容难得在“中国大陆”见地,或者兼而皆有。
      我觉得,如果是原帖内容难得在“中国大陆”见地,那就涉及到言论的自由程度,关系到民主和自由,甚至人权了。就我的直觉,原帖的写作者应该还没有这样深度的思考。
      何以见得?
      我仅举原帖中的一例,以示其思考的缺憾。
      原帖说“‘祖国就像一个人的母亲’。事实上明明是我纳税养活一些傻B,而且地球上是先有人才有国家的,怎么国家反过来变成人的母亲了?”
      逻辑的大前提是“地球上是先有人才有国家”,小前提是“我纳税养活一些傻B”,结论是“怎么国家反过来变成人的母亲了?”从逻辑的推理来看,完全正确。
      但是,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而且老是、都是,习惯了、认为、不怀疑,“祖国是母亲”的比喻说法,这就关系到一个中国人的潜意识。这个潜意识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易》。《易》理认为“坤”为地,为母。这个观点有文字表达教育千年以来的汉民族。另一个方面,在中国的56个民族里,有许多民族在不同地域不约而同地相传着人是神用泥巴捏造的,因此,地为母亲。
      我记起,列宁说过“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列宁以哲学的思想来看待文学的手法,当然得出这样的结论。
      写作者这一思考的缺憾,原因是欠缺人类发展起源的有关学说常识,而不在于其逻辑。
      因此,一则或数则以正确逻辑架构的文章,未必就能是思考完整的文章。
      以《人口不多借口多》原帖来看,我觉得其缺憾是没有言论人口与制度关系、借口与制度的关系。
      与其已经表述过的人口与财富的关系、人与祖国的关系、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人口密度与地理资源与国家富裕的关系、国家财政布局与国民福利的关系,所不同的是,表述过的关系是现象,而缺憾没有言论的人口与制度关系、借口与制度的关系则是原因。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这样好的文章  出自22岁的中国大陆学生之手”的提法,那我就不应该以“好的文章”来勉强,大可作为“文章”看过,或者作为“文章的好与不够好”的举例收藏;如果不是因为“22岁”,不是“学生”,尚有孺子可继续教之如我家的孩子,我也没必要说写其明显的缺少,并表达此为憾事的感想。

      类似这样经不起细想的网络帖子,每人不可估量。之所以是帖子,就不能看是文章,更不要说是好文章了。

                                       2010-02-03   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