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胡风家书》最末一封读后感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1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我生平知道的“反党”、“反革命集团”人物为数不少,胡风,是第一个。
      现在说他是诗人,我没读过他的作品。同样,说他是文艺理论家,我也没看过他的文章。至于他是翻译家,那还是昨天才从简介中得知的。
      但是,关于他是“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魁首,我是知道的。1957年反右斗争那年,在大字报上看到的。那时他已经因案被捕入狱了两年。又关押了二十一年以后的1978年,被释放出狱。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做出审查结论,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是一件错案。1985年6月8日,“这位中国现代革命文艺战士、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因病逝世,终年83岁。”198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为胡风同志进一步平反的补充通知》,终于把这一历史冤案澄清了。此年距离对他审查的结论过去将近八年,是他死后三年得到的最后一份关于他的政治文件。
      从11岁起我“认识”胡风,到知道他的最后结局时,我已42岁有多,三十余年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政治的、党内的各种风云,虽然又过二十多年,才渐渐有了皮毛的真相出现,但我终究已经被历史的政治吓恐、欺骗得远离它去。
      尽管如此,我还是尽可能读点由政治当事人写出的,最好是当时手记之类的文史实料。在广州买了好几本书里,就有一本《胡风家书》,意即是此。
      好些个月过去了,别的书有的认真读完了,有的至少也挑选着看过,惟他这本连翻也没翻。反正死不能活了,早看迟看无甚所谓的。
      昨半夜一点,觉得人睡如死,弗如顺手拿过《胡风家书》来看看。
      跟见人先看脸一样,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本书的装帧给我不舒服。首先是书被裁得不正,找尺来量,果然上比下小1毫米,左比右短1毫米。再就是封面灰黑的装饰模糊得过分,在白底上显得肮脏。我不知道,这莫非又是胡风先生的生平写照,抑或巧合了政治对他的样式?
      看封二,在胡风生平简介后的本书简介,知道353封书信里,写给夫人的有330封。作为文化名人,家书的亲情自有特别文采的好看,但一想写信的人在政界得“端正”,作囚受监,应该是干枯的,隐含得只有收信人才能看得明白的文句。干枯的不好看,隐含的看起来费神,我便决计先挑选写给其他位家人的吧。
      一般的来说,末后的可能是。
      正是如此。

      《胡风家书》按时间段分为九集之后,单编了一个附集。附集序号为 “23”的,也就是全书最末的一封信。编者标出写信的日期是“1980年4月16日”。
      这时间胡风出狱已有两年,所以他说“病情有所好转”,“还每天吃药”的情况下,“能不用手杖也可以走两三转了。”这算是道了个平安,让家人放心。
      但是,他第一句则对自己为什么“老早就想”却“一再拖下”写信的事,作了这样的告白:“因为拿笔的力气都没有。”
      胡风时年才78岁。竟然悲前壮后以慰家人。我从字句里,似乎感觉“拿笔的力气都没有”的是心力的无。
      那他为什么这次要写信,能写信呢?而且信是写给长媳呢?
      因为事关他的孙子,由来此媳。
      “小健学习不专心,你说他,将来只好做脏活重活了。这个话不大好。应该说,将来你怎么样能够把脏活重活改成不脏不重的,用机器做呢?因为做脏活重活的爷爷、伯伯、姑姑是受人尊重的。我对晓谷说到过,有机会把这个印象消除掉。”
      事情不大吧?胡风他认为不可忽视此错话的“印象”。
      看起来他这公公是要让儿媳知道,他已经交代儿子去“消除掉”,同时不也提醒儿媳类似的话是“不大好”的,往后不可再说。
      为什么是“不大好”,而不是“不好”呢?一当然是为了让儿媳好接受,二是这样的话许多大人都常有这么说过孩子的。
      胡风使用“爷爷、伯伯、姑姑”的称谓,轻松地了解,可以认为是他以孙子的角色而言的,事实上,我看还包括他自己就是做过脏活重活的爷爷。因此,胡风不是虚情假意地要孙子尊重劳动者,而是出自内心的要求。
      本来已经交代儿子去“消除掉”的事,是可以不再专门写信的,所以,与其说事关他孙子一个,不如说首先是对家中大人的教育。
      写此信时,中共中央对胡风的政治审查还未有结论,戴着政治枷锁的胡风,能以这样倾心的“小楷”,书写他对普通劳动人民、社会底层老百姓的尊重,他是值得我们大家尊敬的。
      因为胡风的风起云涌,最后的平覆,许多书商和文章制造写手,将这本家书夸大溢美他为“鲁迅之后的旗手”,他给夫人的信“是两个历史人物的命运交响曲”等等。我看这些实在是不懂得什么是中国的政治,什么是政治犯,什么是家书。会这样美化的人,就大有可能会在另一个时期、另一种政治环境下丑化他人的。
      当我放下这本书,关了灯,躺进被窝时,我觉得被窝是冰凉的。直到我渐渐看出了黑暗里一些熟悉物体的轮廓时,被窝开始暖和了起来。同样,不是我不想了解胡风,而是有没有必要和了解哪些,即可看出历史人物的轮廓,使自己的精神感知得以暖和起来的问题。
      《胡风家书》既不是他的全部家书,也不是他一切言论的所有。它就是胡风的次子晓风从现存的家书中,选择编辑的纪念之物。研究现代知识分子典型的学者们,可将之作为一份史料,而象我这样临睡前以乱翻人家往事为安眠的,它则可能是一片抑制政治亢奋的镇静药,或者是一叠名人家教的故事梦说。

                            2009-12-09  杭州
                                   (浪奇网吧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