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题外学文
|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19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中学语文课本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和周密的《观潮》,应该是作为古文游记名篇收入的。
早年我上中学时有之,过后子辈上中学时如此,今孙辈上中学时依然。可见汉文学之的必要。
依我五十年后再学其文,《小石潭记》不仅在三篇中,甚至是在古代游记名篇中,都当列为内容最不足味、遣辞最不优美、全篇最不堪复读的。当然,它只193个字,作者本身出自官宦家庭,本人的入朝为官,及至礼部员外郎,即使遭贬刺史、司马,亦是名仕,这就足以将此短文勒铭石壁,以昭然后世了。
对于初学古汉文者,写景、排笔、句工、华丽、文短、意赅,也只有用《小石潭记》引因无知而欲知的童少入胜合适之。
今再读,那“斗折蛇行”、“犬牙差互”,让本想去行游的意欲害怕蛇行滑溜和犬牙撕咬得破烂。我见过多个《小石潭记》的教案,一式的说文章怎么样的美,怎么样的好,却从不曾见有一位教师指出“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的比喻不当,给人恶感的。这无非因为己所不能而只能人云亦云的传播,无非被柳宗元的名望所镇住了。
其实,只要读过《石钟山记》,读过《观潮》,如果还能记得起《小石潭记》,又肯比较,那便会感觉得《石钟山记》的肤浅。
有谁会说出《石钟山记》的肤浅?有谁说过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的柳宗元留有的600余篇诗文中起码有过一篇肤浅的作品的?
没有。
不是没有人有感觉,而是没有人敢说。
对文学的古人、死人都不敢说自己真实的感受,是自己思想的作古,是自己个性的死去。这今而成古,活已死去的人性的普遍,甚而已至民族的人民性,实在不能不归咎到学文的开始。
我自认真学文,文而学后习之,五十年锲而不舍。仅游记,所幸也不单《小石潭记》,还有《石钟山记》、《观潮》,以及其它,更有自己的行旅,去领略、去见证、去核实、去感悟前人的所文。是非曲直不由他们而在我断,沧海桑田不在文学而在其史。这就关系到文学以外的人生经历、学科阅读、周遭交流和勤勤思考。
我不能要求我的孙辈一如成我。这些都需要使用时间和必须拥有曾经的时间。何况我除了一介清白之外,偏有许多自找的心苦和麻烦,是断然不可的。但愿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以比较的方法和积极的思考,发现、讨论、心得。
2009-05-18 因孙子阿广前二天电话说他背诵不了《小石潭记》而写。 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