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
|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14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青玉案 • 元夕
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我忘了在哪和谁写的“到你找到的时候,你已经把所有的地方都翻过了。”当时,凭着这句,校对了自己,还真是这样。
找人吗?年青的事情,以为友谊,这找不着,就到那去找,今儿个没找着,还有明儿可找,总有找着的时候,有的是时间。
找物吗?我生来就清寡物欲,生平就没过非常要找的物件,即使本是有的,后来自己不知怎么的丢了,一时找不回也不继续,渐渐地忘了。
到现在,这年纪,舍了许多多余,余下不多的够用,现在的啥都不缺,过去的所剩都在脑袋瓜里。要找,就找点“过去”。
这不,元宵节来了,我脑袋瓜索引到两件,都跟我的父亲有关系:一件是一盏花灯,一件是看旸泰山。
我足三岁那年,是民国三十七年,公元历的1948年。
那天是元宵。
关于年份,是根据我岁数推算出来的。
关于岁数,是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教我说,我记住的。
关于两事,是我随我的父亲,同我的母亲,一起经历的印象。
关于情由,是我的父亲说予我听的。
现今的花灯,不但精巧不在工艺,却在声光控件,而且样式太多商业时尚,花俏多过寓意,反倒不如我那年代的,细竹篾扎和全纸糊成,灯就是灯,灯谐音“丁”,火代表旺。
荷花开的,和和美美。
羊点头的,阳气回春。
玻璃纸的,通透光明。
观音红的,娘娘送子。
我的父亲会懂好多我不懂的事,会讲好多我不会讲的事,跟着我的父亲去看去听,我才晓得这么一点点。
那年代的南平,就那么一条胜利街。现在再去走当年的街头街尾,慢慢走,走完不用5分钟。
我们家当时住在街尾。
那年代,胜利街的街名也才改不到两年半,原先叫“天河街”,为纪念民国三十四年八月日本投降,抗日胜利,才改的。
那年的元宵,我的母亲应该有煮汤圆让我们吃了才上街的。到底有没有吃,我没记住。
我的母亲那天晚上有没有上街,我也不记得了。应该是没去,若是有去,我必有印象,然而,我一点也没有。
只清楚地记得,我的父亲说:“去看旸泰山。”
在我当时的看来,“泰山”是几个人脚登很高垫底的皂靴,身著非常宽大的戏服,头套纸糊漆色面具的。我的父亲讲给我听:“老人相的是‘神’,贵妇相的是‘娘娘’,童子相的是‘孩儿弟’。”
到我会把这些偶像去和“泰山”联系起来,发觉我的父亲并没有讲为什么他们是“泰山”时,我已经情趣别移,不在于厮了。
至于“旸”这个字,也只是今来要写,临时找遍了所有读音最接近福州方言“yáng”,而词义确实符合事实的,才获得。
旸,形声字,“昜”义为“变”,为“播散”、“散开”;偏旁从“日”,本义“日初升”表示“日光散发”。
《淮南子 • 地形》:“旸谷搏桑在东方。”所谓“旸谷”,是古人以为的日出之处;“搏桑”,就是后来的“博山”,传说神仙所在的蓬莱岛山,盛产扶桑的地方。
我现在选用这个字,解说“旸泰山”,一是因为华人自古尊东岳泰山为旸谷之山,二来泰山确有地方名称“蓬莱”的,三是年之头天日出为“元旦”, 年之头夜月圆为“元宵”,此系阴阳结合,在元宵之前旸泰山,目的正是为了“变”阴“昜”阳,以灯火迎接日出的光明。
那夜晚“旸泰山”的队伍不长,嗪呤哐啷的锣鼓敲敲打打,慢慢悠悠地从街头走到街尾,再从街尾回去街头,不知有几些人晓得其终所。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父亲在一排荷花开、羊点头、玻璃纸和观音红的花灯里,为我买了一盏玻璃纸的。
灯由我提着回家,我的母亲找来平日点剩的一小截红蜡烛,我的父亲划着了火柴,点好蜡烛,小心地往灯空心的座钉上插,玻璃纸灯一下子就红红的亮了起来,我祖母和我姐都在一旁笑。
祖母说:“真着家!”
我姐说:“野好看!”
我的母亲说:“点一下,就要吹了,细囝不能玩火的!有听见么?”
我点头,还从口袋里掏出正月里我姐买给我的一只泥公鸡,那是能吹得响的玩具。
现在遇到元宵节,跟我姐说我找得着这些,那我们一定只能蓦然回首,那人却不在灯火阑珊处。仿佛我们的祖母、我们的父母亲,都是忽然不在了。
2014-02-14 甲午年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