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
| 发布日期:2013年10月0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昨晚跟家人商量,是花五六百元钱买八个收纳箱好呢,还是用差不多这样的价钱,买一个橱柜更合适。
结果意见大相径庭。
家人觉得整理整理,把一些久存不用的器物丢掉,譬如十几年前的台式电脑、功放、放像机。
这些我同意,但我提醒说可以不可以送给谁。
得到的反驳是:“现在谁还要这些!”
“那拆开来看看,里面有没有还可以利用的零部件。怎么样?”
回答更不屑:“那能值多少钱!”
我沉默。但我想起来老太爷在的时候,倘若见到倒剩菜都劝我们:“莫败啊!”
得承认,时代不同,物质大大丰富,生活条件和大环境变了,价值观念的代别难得同步。
商讨无果。
我想,找个时间,一起去百安居看看,或许大家现场的意见能够得到统一。
因为家人态度的坚决,我觉得重提老太爷的旧话也未必改观,思来想去,也不知怎么地,忽然我说到灶台上的一只锅盖:“我何尝不晓得扔掉。扔掉很容易,但是,你们只是看到东西,没有能够去想每件物品都有它的来历,它的使用,它的存在时间。这里面包括使用的人,关系到的人。有事,有情,有家庭史。那只锅盖,从我还是年少时,老太太就用的它,锅坏了,扔了,锅盖还在。我用它,就很自然能记起老太太在的时候,家里的蒸饭,记起我的放学回家。要是连这么一个锅盖也扔了,这些往事啊,亲情啊,到哪里去找来!所以,我保留的不是物,是人,是往事,是人情,也就是我们家的家史。”
到这时,家人不语,各自回房睡觉去了。
我呢,则继续回想关于这只锅盖的事情。
这锅盖铝质,扣在原配的锅上面时,整体高约35公分,锅里的容量足够应对五口之家。锅底六七公分的位置,有个内凹的圈,用来搁住蒸箅,好使锅底沸水的蒸汽往上透,将箅上的捞饭蒸熟。
平日,我的母亲会将碗盘里的隔餐菜,放在饭的面上同时蒸热。春节那十天半个月,饭面上蒸的还会有红糖年糕,或者卤肉、糟鱼。
中午放学回家的我,巴不得我的父亲差不多的时间也能回到家,锅盖一开,哇!热腾腾香喷喷的啊!
那年月,厨房的容器,或铁,或陶,或瓷,就连搪瓷的都宝贵。钢精制品的稀罕,而能用上铝锅的人家已是殷实。
那年份铝锅,福州话叫“轻锅”——因为它比铁的轻。
所以,这只锅盖叫“轻锅盖”。
轻锅盖中心原是一个黑色胶木的提子。后来黑胶木螺丝扣的地方老化了,破碎成几小片,不知我的父亲从哪找来一个圆木珠式的螺丝提子,刚好对得上。于是有了现在的这样。
那时的人,不懂铝制品容易和别的东西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有害人体的物质,也不懂氧化铝实际上对铝本身起保护作用。所以,不但作为时髦用品效仿着追求,还以不亮就是肮脏,常用稻草沾湿柴灶里取来的草木灰,猛擦。
我的母亲这样擦过。我也好些次帮着干这傻事。
随着使用的时间长了,轻锅底烧得越来越薄,终于有烧穿的那天。
于是,交由挑担补锅的师傅修。
师傅先将坏的底用剪刀给剪下来,然后配个大小合适的洋铁皮底上去。
锅又可以用了,但是剪去多少,加上和洋铁皮包边的多少,锅的高度就矮了多少。
修的几次以后,锅再也没法用了,只好卖给了收购废品的。
留下这只锅盖。
合着八十年代中期,家里坏电饭煲留下的内胆锅,还在用。
从1955年我们家有过它和它的原配,到现在,它在我们家服务到第四代上了大学,已经足五十八年。
201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