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捕鱼(散笔)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溪捕鱼(散笔)
 

妆奁

   发布日期:2013年09月0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奁,读lián,音同“莲”。 
      妆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我们家有过一个。自是我外婆送我的母亲之嫁妆。
      木制。
      外乌漆。
      面上彩绘。
      有一侧面画的仕女,石上坐,斜依栏,执纨扇,模样古代。虽然到我注意的年月,它已失去光泽,不侧对着阳光,很难得见,但迄今我印象还在。
      作为对称物,另一侧面也应有的。依稀有两幼稚嬉戏,其中小的一个着白衣,大的着深蓝。具体的,记不清楚了。
      奁分三层,内皆漆朱。
      顶上,既是盖,又可翻起,支撑成妆镜,整面的槽里,还另有一面板板伏着。其背面中央有个小如扣的铜拉手。拉起来,正面也是玻璃镜。我见过我的母亲用它作梳妆时的反映。
      以下有两层抽屉。
      上一层抽屉还分有槽格,后头的横槽格约莫占抽屉的四分之一,带盖,可翻合。我的母亲常有几张面额很小的钞票藏在里面,许久,甚至一整年也没去动它们。好像跟“压”奁有关。
      至于小槽格,其中两格各放一只桃形的小瓷,带瓷盖,大小不及饼干。我从未见里面放过什么。曾问过我的父亲“是用来做什么的”,那是我的母亲已经过世十几年后,在找点母亲的遗物作为忆念时。据说“拿来放胭脂的。”
      其它格里,有两对耳环,都是夹住耳垂,即夹即戴,即拉即脱,简便的。一对珍珠样,颗粒比儿童玩的弹珠小点,不知真假。另一对铜质,小蚶状,贝口含了扇形红玻璃。
      前一对,见我的母亲戴过,大约我不到四岁,也就是1949年前,我大姨母请看戏那天,我的母亲打扮了。后一对,一直那么搁着,最后被我拔出红玻璃来,对着阳光玩,玩丢了。
      下一层抽屉不分槽格,放头梳。早年——我很小的时候,里面两把头梳、一枝银长簪,还有两只与胭脂小瓷花色一致,也带瓷盖,但大小形状好似小佛手瓜,瓷盖有孔子的器皿。
      长簪不用解释。
      那佛手瓜似瓷器皿的作用,我见过:先盛少许的清水,再将一二片刨花浸泡在里面。日后出的那液体就是头发油。
      刨花的材质,本身就带有油脂。福州方言叫“美人柴”,一般是向木匠讨要,不用钱的。
      虽然抽屉里一直有两把头梳,而且都是牛角制的,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并不同。
      之前其中的一把是黄白色的,梳头用,粗、重、厚;另一把也是黄白色的,是篦梳。之后的两把都是黑色的,一把整体等大,长形,从中间起,一半的梳子脚厚实,间隔大;另一半则相反,显然细密;另一把瘦小,前一半梳头用,后一半由大渐小,直到尖细,取代了簪能分发的作用。
      我的母亲去世往生的当天,按世俗之举,这些物件一概丢弃或火烧了去。
      家人处置这些时,我留了一个胭脂瓷器。几经搬家,这小物件也已破损。
      妆奁的毁去更早。我的母亲七十岁过,人还在,距谢世还有三年,1982年的某一天,因为全屋整理,拿了出来。我不想这样曾经荣幸私家之物落到垃圾,便用柴刀给劈了,木材分成几次生了煤灶。
 
                                  2013-09-01     追忆此件,哀思自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