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董湘昆老先生
|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0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现在我这年纪,要是忽然因忆某人而行文,十有过半是其人的已不在。
董湘昆老先生5月26日去世。
今一早浏览网上,在与文化相关的页面,得此消息。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遇之。
与当时相互革命称谓的董湘昆同志,还有过合影的。
于是,根据报道所说的他“获得全国工会积极分子奖章”,一边想怎么写篇纪念的文字,一边开始翻箱倒柜找奖章。
因为我也有一枚。
结果,两个半钟头过去,奖章没找到。大概过去取舍的时候被我随便塞到哪个盒子里了。
纸质旧照扫描后都存在了电脑的文件夹里,因为有分类标目的,所以一找就找到了。
果然,是有一张合影,不过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半期的1983年12月。地点北京。事由是出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
合影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场景,我都不记得了。即使照片中的人物,也只大概记得分别是来自吉林、辽宁、福建、陕西、天津和广东的代表。具体谁的名叫,除非找到笔记本或备忘录,难能对应。不过,天津的董湘昆同志明确可辨认。
因为,他尚有好印象留下。
因为找到另一张照片,我单人的,让我想起,算起来我与董湘昆同志有过两面之缘。1983年12月的是第二面,而第一面,也就是拍单人照的,是1982年的9月22日。
那一天,工人日报社的摄影记者,念了几个人的名字,以一面白墙为背景,按先后顺序拍照。
第一个被叫的就是我。
虽然记者“放松”的安抚声一再,我却愈发拘谨。
记者只好叫我:“先到一旁休息休息”。接着上的是:“董湘昆同志!”
只见一位年偏大、脸偏圆、身偏壮的人,他往板凳沙一坐,面露微笑,和蔼的很,也自然。
“咔哒”、“咔哒”、“咔哒”,我这里还没看清楚怎么样的架势,“行!可以了!谢谢!”记者已经发话了:“看见了吧——您再来!”这可是招呼我的。
我重又坐到那位置,还是紧张。
“您瞧我,”我瞧坐在不面二米地板凳上的董湘昆同志那儿。
他用手摁自己的心口:“我是个印刷厂的工人,业余说书,说新鲜事……”
“可以了!”我连“咔哒”声都没听到,记者说了:“好!这回成了!忒有神呢!谢谢!下一位是……”
我离开那位置,谢过董湘昆同志,就各自回往自己的小组。
和1983年的座谈会不一样,1982年9、10月的是培训班学习,是全总为了培训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宣讲员举办的。多年后回顾,培训班其实一系列工运活动其中的一个环节,是为次年冬,也就是1983年12月的座谈会做铺垫的。参加培训班的人员有百人,而后来出席座谈会的则仅十来个。
跟单人照不一样,单人照不久连同个人事迹见报后,报社有分别赠送到各人,而与董湘昆同志的合影的照片,是谁拍的,怎么送到我手里的,全忘了。
唯一记得其中一点细节:本是站在最右边的我,被董湘昆同志招呼了:“来!您站我这来!和我站,上相!”
而今老人走了,我没能送他。
见这报道,董湘昆先生是1927年生人,。
也就是说,我见到他的那时候,他才五十五六。
他终于八十六。
这其中的一别,三十年。
三十年河东,董先生天津出海口,以其京东大鼓,蜚声说唱舞台,占曲艺界一位教领之席。
三十年河西,我乃福州埋名,自己拉上了幕布,下了台。
我惭愧乎?
我干嘛要惭愧!
董先生凭良心做人做事演艺。
我持正见读史反省破茧化蝶。
人各有所以,人各有所事,人各有所志。
也因此,在送别董老,重听他的鼓书,重视我们的照相,感念他我不同时却同是工人的出身,都曾得益于工会栽培推举之余,觉得他遗言徒弟说的“人比钱贵”,犹如其右手击鼓,左手扣板,站立时的而唱而说,坐在我对面时,以手摁自己的心口。
当然,能告慰董老亡灵的是:后来,不管拍照不拍照,做事,做人,著作文,我都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