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捕鱼(散笔)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溪捕鱼(散笔)
 

我看过的变把戏和打铁杆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1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我最近一次看打铁杆,是1983年,在台江第二码头的堤坝内,下班后,去岳父家,等吃了晚饭回去。我的家在斜对面的仓前山上,过了桥就是,这边望得见那头的。福州那年代区划的功能相当明晰,鼓楼区是行政机关所在区,仓山区是学校教育集中的地方,盖山区是农田蔬菜地,马尾区是海港口,台江区历来就商贾鱼龙混杂三教九流的,要看变把戏和打铁杆,也只台江有,而且也就码头堤坝内有。
      福州话里的“变把戏”和“打铁杆”,当年的外地人若不从头到尾都有亲见,是很容易以为是一样的江湖。其实大有不同。
      那年纪的我好热闹,好看稀罕,好挤人缝,还因为近堤坝内先得便,何况那地盘处隔三差五的换着表演的,所以只要我有去岳父家蹭饭,必有看头,可能有不下二三十次吧。正是因为看的多了,才发觉二者的异曲异工。
      “变把戏”的一般带着猴,做些杂耍, 的是技,或者艺,例如领头的大人在一旁敲锣吆喝,他带的小男孩翻筋斗、拿大顶、劈叉,小女孩弯软功、抖空竹、钻圈,自己就顶椅、顶缸、耍猴,或中途,或末了,叫小孩子托住碗,顺着围观人群的走一圈二圈,讨些分子硬币的小钱,角票是难得有的。讨钱的小孩,并不言语,挺多是上下稍微地抖抖碗儿。以我自己的付出和我观察周围人们的给予,同情的大多,也有实在技艺不同一般的,收的钱会多些,那其中必然带有赞赏。依我之见,这些“班子”都是一家人。衣着和吆喝,还有收摊时他们自家人偶尔的话语,在我的判断里,一是河南的,一是安徽的。
      那年月,黄淮的水灾不见得登报,只要码头边、堤坝内“变把戏”的多了,就八九不离十是了。
      “打铁杆”的则不同,多半 是本地乡下什么地方习过武的,都是一色的大男人,不带家眷。这些人不打锣,一开始是空手抓把小布袋里的白石灰,在地面上撒画出一个适当大小的圆圈,好让围观的群众站在界线之外,而圆内便是他们的地盘。他们个个上身裸露,大冷的冬天也不穿一褂半衫,当然是为了显得粗壮、有力和强健。
      他们的表演一般分三“段”。
      第一段是小魔术,碗扣豆子你百猜不中,空碗变出活金鱼,以吸引看客的人数。
      第二段是重拍胸脯,耍刀舞枪,这时,一定是一人说明,另一人附和,内容大致是武功之要领,练到此等敢上场非十年之功不可,等等,但相当强调自己的健身与养精蓄锐的关系,这话由男子汉来说,很有道理。
      第三段的表演必具非凡,有吞针入肚,引线穿针从喉咙口出的;有吞铁钉之后服一种自制药丸,平安无事的;有铁线缠脖,入皮三分,解开之后,道道勒痕几乎流血,却无受伤的;有咽喉插下长剑的;曾经,也是唯一的一次,我看过“塌骨”——骨架完好的大汉,竟然一下一下从肩胛骨开始往下“塌”,脊椎骨一节节慢慢地像化了似的,整个人的上身“塌”了一半,之后又渐渐“搭”回来,恢复成正常的状态!
      我认为“打铁杆”,即使有个别器械方面的特制,但是真功夫也是绝对有的。
      “打铁杆”到第三段的表演时,并不是一个节目一演到底,而是中间不断要插进话语,跟男人精气不足、房事不举、肾亏阳痿、手淫梦遗等等有关,不时有相当暧昧,又颇有挑逗男女之事的调侃,把在场地所有的男观众逗得乐了。那场合不会有女的。男人听那话舍不得走了,于是“打铁杆”的就拿出了自制的祖传秘方的“药丸”来:“今天,带的不多!带了多少呢?就带十包!有的人说了要买,我卖吗?我不卖的!你就是给我十块,二十块,三十块,五十块,卖不卖呢?我这里告诉你们,说不卖,就是不 !这位哥哥说了‘不卖在这里做什么呢?’是啊!不卖在这里做什么!告诉大家——我们是宣传!宣传什么呢?宣传我们的祖传秘方,让大家知道我们有这样的好药!吃好了,见效了,你帮我们宣传宣传!那这位弟弟说了,‘那不行,你们也是有家有大有小的,人不可以取不义之财!’对!那怎么办呢?你是君子,有仁者之心,我在江湖, 不是小人,岂有不讲义气的!这,看!我这手里有十包,全部送给你们!怎么送呢?我这里发的单单,是宣传单,要的人举手,你怕你拿不到药是不是,这样——你给我一角钱,我收了,等我这里表演结束了,你凭你的单子来,我还你!”
      至于人群中的“托”,据说是一定有的。
      因为“打铁杆”的最终目的一定是卖药,也就难怪福州话一讲“打铁杆”,后面一定紧跟“卖膏药”了。实际上,这是一句话的上半句和下半句。
      现在,在福州已经绝迹了这两种职业。我回想时,忍不住心酸,当年能蹭口饭吃的他们,真不容易。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