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史话
|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02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男士有话找女史说,我在重大事情关键的决策阶段,总是这样做的。
为什么不找男士说呢?因为男士无论有识深浅,善长理性,看待问题的见解往往差不多。
女史可以是有官位的女士,也可以是知识的女士。女史不一样,这类人既有一般女性的直觉判断,又有男性绝对缺乏的其为人妻、为人母才有的特别心细,更有其为官后形成的别致辨识。
所以,听取女史的意见,再与男人共同来做决断,胜算的几率和成事的见效很是明显。
为什么不找内人谈呢?即使内人也是女史,但不是婚初“爱情崇拜偶像”,便是久后的“刻板效应”心理,甚至到了“仆人眼里无领袖”的份上,即使说些唠叨,多半偏见、偏袒,负面刺激有余,到位意见不及格。倘若全然听之,那夫君实为懦夫,失去士者本应具有的气质和才华,大丈夫者更不是。
自知我正是因此,而时有被遭遇“独断专行”、“霸道”、“自以为是”的背后话,却有好处,无论如何,将来的悼辞一定会因为平日已经缺点说尽,于是把所有不曾感觉的优点尽量作为宝藏加以挖掘,美玉般的美誉,虽然我已听不见。虽然我也看不见,但是,在那人群聚集的当儿,男人只会肃穆,而女人们则排着队自觉地泪水涟涟。
所以,女人是以动情、动心,来生动着动人的。
女史则不然。女史不一定会流泪,但一定会想,我曾经跟她说过的事,听她意见时的表情,以及后来事情的发展和结果,为此在为死者惋惜之同时,感到自己活着的确有相当的意义。
非常重要的特别之处是,女史会很耐心地听男士的叙述,尤其是倾诉。因为这是强大的男性对一向弱势女性的依赖、信任。男士则不是这样,男士常常话听一半,结论已经有了,但不一定说出来。以至,世界上的美食家差不多全是男的,心理门诊的医生五分之四是女的。
下面我开始举例。
话说这回,关于我从找块避暑之地,到后来进展成寻觅佛缘,以期皈依的事。
我把这事,完整、全部、彻底的告诉给了三人。
这三人,都是女史。
按叙事的先后,她们分别是:
迄今历时五十有四年通家之好的小妹。
迄今识我三十又一年通家之好的老师、同事、朋友、领导。
迄今四十另二年的,因“文革“时期一起落难在农村而结识通家之好的阿姨。
小妹在电话那头问:“剑达,你怎么想到要走这条路呢?”“我告诉你,你不一定要削发,可以先皈依,做居士,更好些。”然后说:“这事我会尽力而为。”
挚友在西餐厅直接告诉我:“你说的,我完全能够理解。现在你听我说,对于这件事,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末了帮我联系介绍一位在行的文人男士。
阿姨接我同城电话:“你的心情我理解,当然咯。但是,你听我说,你不要一步就跨进去,因为你的理想我知道,现在像李叔同那样真正出家的,真正修行悟道的,不能说没有,而是很少很少了。”末了:“我给你一个建议嚯,福州这边,你可以先找几个层次不那么高的方丈看看。”
三女史互不相识,又是分别听我诉说而已,却有一点是不约而同的:怕你对现在的寺庙了解得越多,你越失望。
知己莫过如是。
其实,三女史所言的内容、问题、看法、意见,我不曾想过么?
如果我没想过,那我不但不是男士,连我都不是。
既然我已经想过,考虑过,从三十中年就与佛缘,到六十多岁,其间无数次想过出家,每次都因为问过自己这些问题,想过因果,考虑到结局,而未果。那,为什么这次三女史话,让我嘎然停步,愿意再等机缘呢?
因为三女史话不约而同的一致性百分之百。八秩又五高寿者,还有都已年过半百的现在我头顶的挚友和\位居正厅的至亲,她们见多识广是一方面,德才是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她们看得清我,并且敢直接说给我听这些话。这些话,如术士达人,既知已往,又先知后果。而这知,是我自知的确证和确诊。
知心如是。
是以,我与佛缘,这一阶段既济,下一阶段未济,且作间歇而后度。
2011-06-02 凌晨 3 时至清晨 6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