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
|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02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我第一眼看到他时,他正在画站在前面很近的一个女子。
那女子站在她的前侧,正在向来往的行人发送什么的广告单。
要是往常,这样街头画画的、签名设计的,都被人看作是卖艺的。技艺好不到哪去。好技艺的,有点名气的专业美术书法工作者,不会靠此生计的。
依我直觉,却判断他不是卖艺的,起码这当儿不卖艺。第一,他的胸前有面广州亚运会的工作挂牌,我猜他会是志愿者,因为最近挂这类牌的志愿者在许多公共场合都能见到;第二,以他的坐姿和把握炭笔的手势,以及约莫40岁出头的年纪来看,是正规专业科班出身,而且有些艺龄了。
我见他的右侧站了些围观的路人,而花墩上他的坐位左侧却是空着的,于是,我坐到空处。
他画的那女子的头发,不仅样式准确,而且极富质感,几乎让人可以从纸面上拣起几丝来。
画成后,他把画递给那女子。
女子接过画纸,瞧了瞧,又转过头来,似问非问道:“像我吗?”
“她有两个特点,一是她的眼睛的线型的,”我对画画的他说:“你把她画圆了。还有,她的鼻头稍微有点圆。这两个特点如果抓到了,那就会更像。”
他微笑着。
因为他的微笑,我顿时觉得自己说的太外行:绘画不是照相,如果完全都像,那照相就可以了,何必绘画。
“这样画一张,要多少钱?”我想用证实自己一开始的直觉来自我摆脱内心的懊恼。
“不用钱的。”他说。
“啊,让我看看,您是志愿者吧?”我翻过那本是背面朝外的挂牌:“哦,马先生是‘主看台’的呀!那您一定有来头的了。”
马先生说:“我是搞舞台设计的,这次我们参加了亚运会的一些美术设计。”
听他的语言,马先生不善言辞,却是位很踏实的厚道人。
“您给我画张像吧!”
“好的。”
我们挪到一处有台阶的地方。
马先生为我画素描,前后用了17分钟。
他坐在我的右侧偏下一个阶梯,稍稍往上看我的侧面。
在他画我时,我时尔将他作画时的神态用照相机拍了下来。
仍然有些人在他的右侧围观。
那些人除了看那画纸上的“人”,还对照看真人的右侧面。
我请马先生在画上签名。
马先生认真签了,还署上了日期。
“谢谢您!”我说:“应该是在后天,我会在我的博客上写到您。”
“是嘛?”马先生微笑。
我给他留下了我的网址,并说了我退休前的职业。
马先生说了他的画室。
我们交流了手机号码。
我没有去评说他画的像不像我。
因为我即使照镜子,拍照片,也都注意到自己的正面,很少有注意到侧面。即使有见过照片上的侧面,也记不得真实的模样。
在相互告辞后,回到住处的我,在视频前让我的家人看,他们都赞扬“挺像的!”
只有我,怎么看都似是而非。
“是”的地方在于局部,嘴和鼻梁。
“似”“而非”的问题,在于整个气质。
什么是气质?气质就是只能感觉到而无法言传的。
问题可能出在看视的角度。马先生只低我一个台阶,这就造成从他看来,我的额头特短。因为又是侧面,所以短额头还画窄了。
再就是整个人没有神。
那为什么我的家人看后都说像呢?
因为视频的镜头往往会把“人”变形。
我背地里心想的“似是而非”,对或不对,自己不知道,也没有依据:因为我没有直接看视自己侧面的可能。
为了有个“像”还是“不像”的结论,我作画时的坐态,用相机从马先生当时的角度自拍,然后将画与照片在电脑上重叠着看。
这才惊讶,马先生对“我”的把握,从眉宇之下的准确度几近精确!
那画鼻梁和脸部侧面的线条,竟然是那样的干净、利索、流畅!
那所有画人物的画家都难以十分成就的嘴部,画的又是多么的有个性!
甚至没有光采的眼睛,在电脑里看,才发现人物的精气神一并被收入到深邃!
马先生竟然在那么十来分钟的短短时间里,就能如此通过对一个人侧面的把握,从而正视到这个人的内在,没有长期敏锐感的修炼和沉稳心理的养成,岂有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下献艺有术?
毕竟真是“主看台”来头,而不是花墩的等闲之辈啊!
马先生告诉的“清和朗润艺术空间”,我在网上找到了,就在海珠区的小洲村。那是广州很著名的以绘画艺术集中的一个地方。2010年初《新快报》赞誉“十个不容错过的艺术空间”,“清和朗润”是其中之一。
我在那时也一直只能是侧面看马先生,回来看照片,才见到他的正面。
2010-11-01 夜追记,昨日午后在广州购书中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