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大道一拜托
|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1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啊
亲爱的战友
我再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和蔼的脸庞
啊
亲爱的战友
你也再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
(改编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怀念战友”)
道路一次又一次在拓宽,车水马龙涌动起的漫天尘土,从下而上地与南来北往车辆的喧嚣,联合起来直逼得原先埋没在绿幽林深处的这座革命烈士墓,完全暴露在了路人的潮岸边。
隔着锈迹班驳的铁栅栏,可见的墓园占地不到五十平米,墓碑连基座高矮也不过四米,基座正面有十二位烈士的姓名。听一青年说,少年时代清明节来扫过墓,墓碑的后面满是人名。我是存疑的。通常,墓碑的背面是碑记。
闽侯县人民政府围建墓园立此碑时,此地还不像现在这样归属福州市。因为最近我上下班的来去,才得见了石头与水泥的它和曾经拥有磅礴生命的他们。
他们为什么而死?是为了1949年前的人民的解放事业,还是为了新中国建设的什么工程,只是在后来的1958年才送以归宿,因为没有看到碑记,我只能把他们牺牲的推断在这之间。
他们各人的籍贯是哪里?他们有怎样的英烈故事?他们多少岁没的?他们老家都还有谁?谁曾为他们悲痛?谁还知道他们生前的容貌和身躯?谁还纪念着他们?谁会祭奠着他们?
栅栏外两侧的边缘
,有几束黄尘覆盖已成埋土的花束的包纸,见证了黑色的铁条何止隔断我一个人与他们的亲近,一把大锁以保护的名义又岂但禁锢了他们无言的白骨。
当然,更多更多的人,会在第一次经过时过问到它,而以后它则是路标,是里程的标识。
人潮没有时间停留,人心没有必要停留,人们关注自己所走的是一条通往哪里的道路,车速是多少,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是道路的主义,如果让我来想象,真觉得如道路的两端。
那么,这座革命烈士墓所埋葬的人们,则是道路两端的中途之牺牲,之奠石,之知有理想端而未必是那端的贡献,以自己的热血、身躯、思想、灵魂和生命。
在人潮中,透过尘土,透过栅栏,我未以花束前来祭拜烈士,仅用拍摄来转达烈士对人潮的拜托。
陈学仕、陈本秋、林克俊、林德和、关平山、林庆祥、林立、钟逢乙、郭友煊、林霞生、陈屏繁、林星宜,十二位烈士拜托予人潮什么,我并不知。猜想,应该有一点:“此地基石风化,名字模糊已有不清,倘若这道路越拓越宽,不知白骨将又何在,拜托得遇知我等姓名者,转告我等之老家后人,念及五十年前我等为今而死的份上,收拾一二骨头埋在我等家乡故土,亦是我等生不枉生,死不枉死。”
谁来呜呼?
2008-11-13
【2008-11-26后继】今上午此革命烈士纪念碑被拆除,烈士遗骨由三山陵园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