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
●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
●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
|
|
|
留得文化后生吃
| 发布日期:2008年05月2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
今人讲“文化”,食文化首当其重。言“食”斯文,语“吃”通俗。
不好食正餐的我,但凡行旅或应酬,新到一家酒店,坐席间,在别人品尝佳肴美味之时,却背与主人,独自观赏器皿摆布。倘若挂号“百年老店”的,势必满目搜查那些历史痕迹。
但“食在广州”最是处的西关,这等不雅却无有是处。十甫路一带到处嘈杂,最是名噪的陶陶居酒家更是椅子上的人声,鼎沸着桌上的盘盏,更以复加那厅堂前过道上等候的众多客人待以咽食的嗓门。
看看人家的话匣,事后惭愧,那般的我岂不买椟还珠哉。
说陶陶居最是名噪,、因是青年时书中见得其楹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分寸无遗。”据评说,此联特别处,一是以字号藏头,二是“饮烹”与“分寸”,动名两词,词性不同,本是犯忌,却因各自所用的是词性相同的联绵词,成了对格。
遗憾,上月两次与阿锋同去,二度驻足陶陶居门前,皆不愿入围拥挤,放弃了见识联学典范的在场。
同时放弃的还有,片皮挂炉鸭、红烧鸡鲍翅、猪脑鱼羹、五彩鲜虾仁、姜葱炒肉蟹、西湖菊花鱼、手撕盐焗鸡、云腿爽肚、雪里藏珍等等,就连五仁咸肉月饼、白绫酥、蛋挞、煎萝卜糕、马蹄糕 叉烧酥也未曾拣一。
好在阿锋用心,记得我的所好,挤入人流,久排长队买来一大纸桶的鸡仔饼,耗资二十数元。
好吃零食的我,对既香又酥还硬的小吃,喜甚。平日手写文字,耳听电视,咀嚼炒蚕豆、青橄榄之类的,思绪尤其得流畅。至于饼干,虽喜,但怕再胖,除不粘牙的日本米糕面片偶得而吃一二外,一般是尽可能连眼睛也不敢斜过去的。这方面,我的意志相当薄弱,经不起诱惑。
陶陶居的鸡仔饼,那油而不腻的焦黄,甜中带咸的薄块,脆脆的,润润的,每每令我的前世饿鬼附体,连我自己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我生肖属鸡而如此情有独钟。 |
|
阿锋手拎着那纸桶,我眼瞅着陶陶居的建筑,觉得区区的小玩意儿居然出自最是名噪的酒家,名实差异之大之小的可笑之极!“陶陶居”正读,反读“居陶陶”,文雅得召鲁迅、巴金、陈残云、刘海粟等雅仕聚会,却偏偏有俗不可耐名叫“鸡仔”的饼为我所喜。可鉴文化之我无矣。
可以聊以借慰的是,我后来查资料,无意间得知,清朝光绪六年(公元 1880年),这里原名“葡萄居”。推想应该百二三十年前,此地民居大户书院,旁种葡萄,间养鸡仔,手制饼块,以乐孩童,后改茶楼营生,仍以饼块点心,顺“葡萄居”曰“鸡仔饼”,生机蓬勃,情趣盎然,土得掉葡萄颗粒饼渣渣。
1893年葡萄居易手陈氏老板经营,遂改名,请康有为题匾“陶陶居”。至于门口三层楼高、足一十八米的木刻楹联,斯文笔墨出自广东惠州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当代书法家秦咢生米寿之手,时值葡萄居一百零八年,陶陶居九十五年。
我本拟拍下那黑底金字的楹联,却不断被拥挤,始终不得。
阿锋这次给我的鸡仔饼可保质六个月。我想吃,但还是忍着,留得暑假孙儿辈们回到家来,让他们吃吃“吃在广州”葡萄鸡仔乐陶陶的“文化”吧。
2008-05-2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