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
●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
●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
|
|
|
男人难能
| 发布日期:2007年08月0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
孤陋寡闻的我所知男人最具耐心和细心做出的事,先前应是微雕。
微雕是工艺美术师用传统的技法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以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头发丝为原材料进行雕刻。据我所知有人在仅比大豆大一点的一颗田黄石的1立方厘米上临摹《兰亭序》全文300多字,而且只用一个平面全部刻完,这样的作品是非得屏息静气的神思集中地一丝不苟而不可。
想当然,男人特质是强壮、勇敢、强力、急速、雄伟、志远、英武、权威、刚烈、威猛、粗犷、坚毅、明快、直接、冒险。
男人难能细心。
所以,从事微雕者不足工艺美术师的千分之一。寿山石微雕自1982年公诸于世迄今也才二十五年。
从事微雕者毕竟是职业,是工艺,是创作,是稀有男人为之技艺。
倘若让个男人整日里去校对文字,想象中男人能为之的也少。然而,就我所见,在出版部门从事校对者男人不仅不少,而且大有成就的名校对都是男人。从西汉文献与史学家刘向、刘歆父子领校《五经》,到中共主席毛泽东、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校对督促印刷;从大文学家唐之韩愈诗“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到民国鲁迅先生广告 “重金礼聘校对老手”,皆有视书籍中的错讹为寇以“校雠”仇之之典范,校对与文章质量的关系可见一斑。
北宋笔记小说家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载:“宋仁宗朝有位显宦宋绶,是著名藏书家,家藏书万余卷,亲自校雠。常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谬。’”此中所言校对的艰辛、严谨、细致、认真。
校对的枯燥却能生出巨大的哄动,有的差错还出成传世笑话。
1939年,英国驻华大使詹森因公从重庆飞成都。成都官办《新新新闻》赫然以二号宋体标题《英詹森大便昨日抵蓉》,“大使”成了“大便”。引起外交抗议。
1948年元月某日济南:官办《山东新报》主编王笠汀为该报第一版头条新闻撰文因其文标题居然是《鲁省国军蠢动无地》,而其本当是《鲁省共军蠢动无地》,校对人员不曾发现,出版后王笠汀引咎辞职服毒自杀。
有一种杂志《咬文嚼字》,我是时有买,时有翻阅的。
1985年前我不打草稿下笔墨于文章或书信,几几乎没有错别字和涂改的。得益于《咬文嚼字》不少。后来不知怎么地,反而错得多。尤其是退休后写博客,差不多每篇都有错误。和帮助校对的宜桂谈起,觉得自己开始老了。宜桂笑说:“那是因为过去您手写,不会错。现在有错,是电脑出错。”我在QQ上敲宜桂的头:“难怪你儿子跌倒,你拍打地板:‘地板坏!’。”
我认知男人最具耐心和细心做出的事,校对应是其一,与此过程有关。
打从2006年12月14日我写第一篇博客的文字,2007年7月14日转而为个人网站,到现在总共发了363篇约莫45万个字。宜桂指出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合计有15处。在我已经根据宜桂所指进行过纠错之后,居然有一位人客再校出43处,其中我确认有错误的多达39处。有我整理出的表格一一为证。
宜桂是男人,男人难为,可以理解。何况是在其繁忙正职工作和下班带他儿子时不时得打地板之余。看在曾经共事的份上,作这无一毫利之事,更可体谅。
这位人客与我全然陌生,只是QQ中寒暄寒暄,仅知是安徽安庆的企管,却是在下班之后,由始至今逐一篇逐一段逐一句逐一字逐一标点符号地审过!男人难为其已为,无一毫利之事其也为,不可思想其耐心和细心。
想对这位先生说一句“谢谢”是太容易了。
不说一句“谢谢”是太无理了。
要说“谢谢”得真心说。
我有真心想说,要说,一定得说。
问题是我得怎么说。
我是男人。
这说真心感谢的话,男人难为。
2007-08-0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