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人看过动画片《咕咚来了》的人数,和知道日本常常发生地震的的人数相比,谁多?应该是没有人去统计过的。《咕咚来了》寓意的是信息传播的失实所造成的误会。关于日本发生地震所造成的伤亡数字,国家最大的、最具画面动作的媒体的报道,是有别于对本国的、别国的同类事件的。
报道日本发生地震所造成的伤亡数字时,多半是在大标题上是将伤亡的人数加在一起写出的。例如“日本新潟地震已造成2000多人伤亡”,只有看了内容,才知道“21人死亡,2000人受伤”。 |
|
报道日本之外的外国发生地震所造成的伤亡数字时,多半是在大标题上已经将伤、亡的人数分开写明的。例如“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地震死亡人数已达70人”,内容 “造成至少7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倘若按写日本的格式来写,大标题则应该是“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地震死亡人数已达数百人”。但,不是这样写的。
同样是报道地震,报道本国发生地震所造成的伤亡数字时,一般是在大标题上只写小数字,同时突出领导救助工作的及时和到位。例如“江西九江、瑞昌之间发生5.7级地震 已造成13人死亡”,内容 “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8000多人受伤”;“云南盐津地震5万灾民得到初步安置”“盐津地震死亡人数增至22人”,内容是“106人受伤”。 倘若按写日本的格式来写,大标题则应该是“江西九江、瑞昌之间发生5.7级地震 已造成8000多人伤亡”,“ 云南盐津地震人数增至128人伤亡”。但,都不是这样写的,也不会是这样来写。 |
|
我所列举的事例,不是《咕咚来了》里面的狐狸、小猴、小熊、大象、河马、老虎、野猪,那样语出多源,而是同一信息源的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为什么会这样报道自然灾害?因为六年来日本和中国的一衣带水结冰了?结冰和地震同属自然现象?我这样的解释是幽默。幽默是有勇气的自嘲。
我的这个幽默当然只能是我个人的幽默。
国与国则现实得可以。去年,日本来破冰,现在,中国去融冰。
于是,《东方时空》“岩松看日本”传达出央视新声:“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多台风的国家,据统计,全球每年有 10% 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这使得饱受自然灾害之苦的日本人非常重视防灾工作。那么,面对类似地震这样的灾害,日本人是如何进行防范的?当灾害降临时,他们又将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
主持人的解说词一定是如同报道日本地震新闻的标题那样,经过中央电视台的字斟句酌:“灾难固然可怕,但是更加可怕的是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缺乏应对的常识,因此,在结束本期节目时,恐怕我们内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都有责任让公众拥有更多的防灾常识,这样“出入平安”才不仅仅是一句吉祥话,而能够成为现实……防震抗灾是日本人民永远面临的一个大课题,日本人之所以能够从容镇定地面对地震,主要得益于他们长期以来养成的细致入微的防震习惯。他们的宝贵经验,值得处在地震多发带的其它国家和地区人民借鉴。”
以往,对“饱受自然灾害之苦的日本人”所受自然灾害那样的标题,我给的定性是 “清晰的模糊说”。对内外有别、日外有别的标题处理,只有一个解释,即:因政治态度而有的心照不宣的行为。说这种行为是“幸灾乐祸”,未必都是;是宣传的“落井下石”,虽然是小动作,也还值得反省。因为看中央电视台节目的最最最大多数是我们自己的国人。 |
|
“落井下石”未必砸得死井底之蛙,因为蛙小灵活。一旦跑到池塘去,规劝其他动物来看“咕咚”原来不过是个落水的木瓜的,便是这小家伙。
这小家伙在中国古代的侯风地动仪,便是接住龙珠的是蟾蜍。
蟾蜍,蛙属。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
2006-04-16
此文字2007-04-15 12:30完笔,19:00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日本今天(15日)中午发生强烈地震,并说日本政府已进入处理。这样的报道一改近五六年来的此类报道的“日本格式”。我写地震,日本就发生地震,我写央视报道日本地震,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新的报道。咋就这么个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