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
●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
●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
|
|
|
孝思堂前思林公
|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0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
林公:
今天,您的爱妻、您的子孙,您的侄儿、侄女、您的侄孙、您林府的亲眷、您的姻亲,您家乡浙江乐清高阳不同辈分的亲朋好友,齐齐一堂,肃立在这里,哀悼您。晚生剑达站在其中。
这个堂是孝思堂。
您的子孙,您的侄儿、侄女;您的侄孙,您林府亲眷的晚辈孝您,思您,这是天经地义的感情。您的亲眷、姻亲,家乡亲朋好友前来敬您,思您,这是在情在理的事情。
晚生剑达非是您的亲戚,也弗是您的同乡,何以也站在其中?
林公1969年被迫举家迁徙到福建北部山区的乡村。长子梦生是插队知识青年,次子哲生是只能读语录、“工基”、“农基”的初中生,三子乐生还在小学。林公是建筑结构高级工程师,是专家,却必须下田“劳动改造”。
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处境、那样的心境下,林公接纳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福建人,一个仅有高中文化的青年人。接纳到自己的饭桌,接纳到自己的家庭。这个人就是晚生剑达。晚生剑达不是您的亲眷,不是您的乡亲,但是晚生剑达吃过您家的饭,饮过您家的水,吃过您家乡的苏螺,所以,晚生剑达受林家恩泽始终计算,几近四十年。也算是林家一员。
所以,晚生剑达才能知道,住房是混暗的,锅灶是混暗的,日子是混暗的,时代是混暗的。
所以,晚生剑达才能知道,林公每天看报。林公从字里行间,判断真伪,寻找出路。
林公的头脑是清明的。
所以,晚生剑达才能知道,林公从不多语,有言必实。林公将豁达与谨慎,开明与小心,亲情与担忧,在心里打好包袱,交给了夫人李女士。
许多年后,我再见到林公,林公已经坐在温馨的好房子里,阳光照着林公。林公第一句话就是:“剑达,你来啦!”长辈的慈祥,亲人的关怀,今天还历历在目,余音绕梁。
林公不沾烟酒,不二爱好。林公喜欢下象棋。林公面对着电脑,与天南地北的人下棋,所以,林公与人的交往不是没有,而是无数;所以,林公并不是弱者,而是强者;所以,林公永远没有伤害任何一人一物,无论是将相,还是士卒,甚至车马。
上个月晚生剑达从外地回到福州,十一日,晚生剑达恳请林公的夫人李女士,带晚生剑达前去探望已经住院的林公。晚生剑达问候他身体好吗,林公很清晰、很简洁地说:“不好。”
二十二日,晚生剑达再到医院探望林公。晚生剑达问:“老林,你哪里不舒服?”林公很清晰、很简洁地说:“全身不舒服”。
林公就是这样一辈子只说真话的人。
晚生剑达与林公的长子梦生一同站在林公的病榻前,对林公说:“老林,我们在一起将近快四十年了!”林公将眼睛看着我俩。
林公也许在想四十年的人生,八十四年的如梦!
其实,林公是知道自己这次病得不轻,病得很重。林公有着强烈的康复欲望。主任医师到轮椅前,征求林老先生对疾病医治的方案,林公告诉主任医师:“我说不清楚,我的爱人她告诉你。”
林公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生命完完全全、毫不犹豫的托付给了自己最爱的人夫人李女士的。
林公是在爱人的哀切中灵归老家的。
林公是在孝子贤孙的悲痛中魂归家园的。
林公的是在众位侄儿、侄女、外甥女的专程前去恭迎回到亲人中的。
林公是在数位姻亲的专程陪送中返回故里的。
晚生剑达志愿从福建随行,不仅怀着林家成员理所当然的孝思,还带着林公毕生贡献所在福建福州的百般感激,带着林公生前各方同事、各界友人的崇高敬意。
晚生剑达来到高阳家室,瞻仰了林公的母亲《林门王老太夫人的生平事略》,更加深对一个道理的理解。这个道理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家。”
因为《林门王老太夫人的生平事略》是一篇由儿媳李女士撰文纪念婆婆的铭文,非同一般的文人笔墨,所以,更传承着林府的家风和煦,模范先后。
晚生剑达来到高阳,瞻仰了林公与夫人李女士百年好合的旧宅,看到那青砖几十年栉风沐雨后,依然色不变,形不改,一块是一块,一层是一层,才更感悟到林公的心理包袱为什么能放心交给夫人,生命为什么完全依托给夫人的原理。
晚生剑达来到高阳,亲见晚辈,族亲,对林公的由衷敬重,对林公夫人的亲情,甚至对我这样一位老故新知都能真诚有加,才更理解到林公的沉稳、平和、真实和厚道。
今天,孝思堂前齐齐一堂,有这么多的人们,不论学至博士的孙辈,还是劳作于田的农民;不论富裕,还是殷实,都是来为林公的叶落归根,入土为安而送行的。
今天,孝思堂前齐齐一堂,有这么多的人们,在孝思、缅怀林公,这是林公的荣耀,这是林府门第的一种辉煌。
晚生剑达受林公的恩泽,无以为报,仅以此言,孝思。
林公,安息!
晚生
剑达 叩首
2007年2月6日 浙江乐清高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