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人言可煨】天要下雨,娘要嫁

   发布日期:2007年10月2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1971年,毛泽东的接班人林彪叛逃苏联,中途飞机失事,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之后,“天要下雨,娘要嫁。”这文字突然地广为流传,似乎是毛泽东本人对此特大政治事件的口头解释。但,究竟有多少人真的知道这文字记录下的话语是什么意思呢?
     我当年心里嘀咕,一,那“天要下雨”和这“娘要嫁”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呀?二,会不会是毛主席浓重的韶山口音,身边的人以同音字记录,未敢在毛心情极度沮丧时去向他老人家求证便文字流传到了民间;三,为什么没有湖南人出来辨识此文字的正误?是不是因为事关伟大领袖,既是圣旨,即成“事实”?四,会不会是类似歇后语的注脚,意思是“各随其便”?
     四点中,唯第四点可勉强解释得通。
     但,此问题搁在我心里将近三十年后,2004年11月1日偶得最具完整的释解。此日《老年生活报》登载短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出典:原与贞节牌坊有关》。文述大致:传说书生朱耀宗考中状元。衣锦还乡前,奏请皇上赐其守寡多年之母以树贞节坊。皇上准允。朱向母述此幸事后,母却道出欲改嫁朱的恩师张文举。朱以“若此欺君,难免杀身”跪求母断其念。母叹:“听天由命吧。”顺手将一件罗裙叫朱洗净,“若一天一夜可以晒干,便不改嫁;若罗裙不干,即天意如此,儿勿阻拦。”这天,昼晴日朗,夜云密布,天明暴雨,裙子始终湿漉。母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朱回京将此事禀报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
     我阅之后,觉察一处疑点:既然昼晴日朗,罗裙应该早已晒干,如何又留在暴雨中,让其始终湿漉?
     《山海经》本是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多人集写异事怪闻而成的一部书籍,作者大都是楚地的楚人。科举制度始创于隋。因此可推断这个故事为汉前楚人之事。
     春秋战国时期,湖南为楚国的属地。
     因此,群书博览,精通古籍的“楚国”后裔的毛泽东,引经据典于此,比喻林彪的叛逃中途与摔死,尤其是林彪不“贞洁”和中途摔死乃天意的关系,很是在理。
     但,再查,《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此先秦古籍所记之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偏无“朱耀宗”或“天要下雨,娘要嫁”的任何文字!
     我不得不继续我的存疑。也就是说,是否有“朱耀宗”其人其事!毛泽东真有看过这个故事?他是在哪里看到的?
     2005年,我到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时,请教当地的老人,却悉知此话的文字是“天要下雨,粮要价”!
     “天要下雨”,收成不好,市场当然“粮要价”。这里的下半句省略了个“涨”,合乎于口语。“雨”和“粮”二者在这里是合乎逻辑的关联!
     何况,我在湘潭到韶山,途经一集市时,还听毛氏家族的人说,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曾经“在这里开过米店。”这就让我觉得“粮要价”的出处。
     农民儿子的毛泽东,从小在农村长大,1925年8月28日离开韶山,时年已是三十二岁的他,若当地确有此俗话,那他必是知之无疑的。
     之前的1924年12月,经中共中央同意,毛泽东从上海回乡疗养。期间,他带病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7月,韶山大旱,田地龟裂,又正是青黄不接、粮食奇缺的时节。地主却乘机囤积居奇,高抬谷价。8月,毛组织韶山数百名农民带着锄头、萝筐等,阻止地主谷米起运外地牟取暴利,迫其开仓平粜。这就是韶山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平粜阻禁”斗争。
     那么,如果按“平粜阻禁”斗争的相关史实看,“天要下雨”,和“粮要价”则又各是各事,也就是说,“天要下雨”,那是天的事,“粮要价”,这是地主的事。因此,农民运动的领袖毛泽东有没有可能这样“反其意,而用之”——不管是谁的事,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传说是传说。
     《山海经》是《山海经》。
     韶山农谚是韶山农谚。
     毛泽东那句话究竟说的是什么,留给后人对历史事件、历史与语言的考察,这是一回事。
     我们不可听传说而人云亦云,务必知其所以然,何况此语我们尚且不知其然啊!这是另一回事。
     《参考消息》2007年10月17日第7版有一篇路透社15日伦敦电“研究发现流言比真相更有力”,不喾可为不同人等利用。

                  2007-10-20
《参考消息》的此文可见http://www.daynews.com.cn/sxwb/aban/16/374939.html
【剑达 说明】本文一开始原写“1971年,毛泽东的接班人林彪叛逃苏联,”经人客高要求先生评论指正,现已经更正为1971年。作为事件时代的经历者,剑达有此记忆错误,检讨。特此感谢人客高要求先生。  2007-10-2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