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慕尼黑新旧市政大厅
|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6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2019年12月2日在参观了慕尼黑的宝马世界之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再次乘旅游大巴到达慕尼黑的市政大厅所在地。
听导游的介绍,在这里同时外观到的两个景点建筑物都是市政大厅,只是各自先后,所以有“旧市政大厅”、“新市政大厅”之别。
导游所说的,除百度或旅游指南皆可获悉之外,特别提请我们注意:旧市政大厅旁的市政钟楼墙面上迄今保存的、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慕尼黑市徽中间,有个穿黑色道袍的人——这是因为在公元八世纪的时候,这里有了一个天主教的隐修道院——本笃会修道院,德语中的“München”义即“僧侣之地”,的中文“慕尼黑”是汉语音译。
慕尼黑以最早见著于文献的1158年作为其立城的年份,而正式获得城市身份,建成要塞慕尼黑是在1175年。
慕尼黑的“新市政大厅”顾名思义,要晚于“旧市政大厅”,至于具体启用的年代,晚了多少年,没有听到,也没有见到有关的说明。
好在这不是走马观花的游客所要了解的。
游客们在这里听见的和最要看的,就是“哥特式建筑”和“偶人报时钟”。
百度上也有的是文字。
我对“哥特式建筑”的兴趣,远大过“偶人报时钟”,还为了跟学建筑的阿吾有对话,向他学习的话题,特意用过心阅读了《欧洲建筑史》,看了凤凰卫视“筑梦天下”的节目。感受最多,也最直观的就是尖顶,尖顶,尖顶——灵魂升往天国的通道和走向。
直到今天,我还心存一问:这里的两座建筑物,原本就是为市政大厅而造的吗?抑或先是教堂,再有其中某一部分或全部作为市政办公?那么,它们的原名呢?
网上有一种说法:“慕尼黑新市政大厅比旧市政大厅还旧”。此语义很容易我错觉成“新的不如旧的”。实际现场,我的感觉是:旧的明显经过现当代的修缮,而新的则显然没有。
新的市政大厅外观,我这样说它:历尽沧桑,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时而甚至透出近乎腐朽的气息。
我看过画报,所以联想到柬埔寨的吴哥窟。
我赞叹:树木,只在被锯开的横剖面上,才给人看到以其生命年轮所承受的历史;而建筑物,表面的风化、锈蚀、斑驳、剥落、坍塌、尘埃、污渍、积垢、色变,干湿、……无一不是在自述历史。
哪一种更好呢?
树被锯开后,往往还散发出木本的清香;建筑物则是直白的,赤裸裸的,真实。
我们总是忽略了树木被锯的疼痛,而给建筑物以历史性的粉饰。
二种对待之,都不是更好,而是很坏。、
新旧市政大厅共享的一方空地,是圣母玛丽亚广场——慕尼黑传统的市中心。
广场中耸立着建于1638年玛利亚圆柱,广场因此得名。
金色的圣母玛利亚以至高无上之顶保护着慕尼黑。
柱底座四角各有一尊小天使的青铜雕像,各自斩杀妖魔:代表战争的狮子、代表瘟疫的蜥蜴、代表饥饿的恶龙、代表无信的毒蛇。
20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