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的表白于看客
|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0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路边野餐》是部国产故事片。
2016年7月26日免费下载到电脑里的。
尽管我自己属于“凡国产片不看派”的,但当时还推荐给了世侄铭晖。
理由是这部片子特别标出“贵州凯里方言”,它关系到两个意义:
第一,铭晖的父母在贵州工作、落户,结的婚,生了他姐弟,直到几十年后退休了,回武汉原籍了,那凯里地方仍然有他们的家。
第二,电影简介里说的主人公故事发生的所在三地:凯里、荡麦、镇远,我的行旅曾两度去过贵州,且都到的黔东南。第一回是2012年3月,途经凯里,游历了镇远。第二回是2014年11月,清清楚楚观光过凯里,去到剑河巫交苗寨,专车导游的卫东,是铭晖的发小。
铭晖说他看了电影。
他自然而然有亲切感,这自不用说。至于故事情节啊,演员表现啦,这些我不让他先告诉我。因为:“得我等有个专门的时间来看。我总是第一感觉很重要。看第二遍就再也没那感觉了。”
今年的什么时候,我还向他致歉:“一直没时间看。”他笑说:“不是什么急事。”
仲秋之夜找个谁一起路边野餐,怎么样?够罗曼蒂克的吧!
其实就是看的这电影:《路边野餐》。
同时看的还有阿聿。
看完,我、他有一节这样的对话。
我问:“你看懂了吗?”
阿聿答:“我看不懂。”
“我也看不懂。……那,我们看看人家写的影评吧!”
我在这边照念。
他在那边,边看我给的网页,边听。
3篇之后,我说:“现在,怎么样?人物的关系,故事的脉络清楚了吗?……我还是有点没懂……”
阿聿头头是道:“大概这样的:……”然后说:“电影是给人看的。这么多人都看不懂,这部电影就是失败的!”再还说:“这些写的,有的明明就是导演的托,要不怎么会看得出什么来!我就不相信,导演心里想的,他不说出来,别人能写得出来!”过几分钟,他又道来:“什么‘90’后不‘90’后,什么‘金刚经’不‘金刚经’,你导演自己表达的,你自己懂别人看不懂,你的目的达到了吗?!所以,说这些,无非就是噱头!噱头!”
阿聿不是从文的,但算得上大半个斯文人,对于人世的理解尽管也有如此慷慨激发的时候,但绝大多数日子里的时间中都温和柔顺;对于美学,他一直保持着单纯的安静和仁智;而最让我奇而叹之的,常常是经由他帮助梳理无章错乱,事件才渐渐明晰在我脑子里。
正因为阿聿对《路边野餐》的陈词,我有了以下的心得:
《路边野餐》是导演的心思,是导演的心思的表白。
在于观众的心目中,看不懂,那是看客的目力和心思。
就像我写的这些文字,读者都看懂了我的心思吗?
我的心思是我的,是我的心思,我没要求谁看,谁懂嘛,为什么因为读了我的文字,就一定要懂我的心思呢?
2017-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