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想书店】南平新华书店
|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0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陆续点击画面即可看到原尺寸清晰图文)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6/1988.html “以‘剑津’开篇的刻舟求剑”写在2006 年的12 月30 。十年过去,再翻出来看看,如果已经写了南平的新华书店,是不是还有可写的,毕竟因了看过那篇手记坂本健一先生经营了七十年青空书房的文章,感到书店还是有可怀可想的。
翻看的结果是:没写,只在自绘的示意图“儿时南平记忆”上有标点。
因为写过那篇儿时的南平,反倒在近十年里模糊了去那些往事。
也许这就是“放下”。
距今七十年、六十年、五十年、四十年、三十年……,要不是故意和特地为了某事,或某物、某人,我还真的已经从恋旧的沼泽里走出。
因为已故坂本先生的青空书房,是此感觉记写我印象里尚且残留的二三书店,很有必要。
曾经生、养、育、磨砺过我的南平,是那么的可以如数家珍,而几十年后的变化,已使我不用再去找寻绝大多数的原物。南平的新华书店还在原地么?其右还是电影院么?其左还是图书馆么?如果“是”,那是它们不识时务,没有改革开放,保守到顽固不化的地步;如果“不是”,那对于历史的、文化的、地方志标志物的破坏则造成了无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这是多么滑稽的悖论啊!单从一方面看其还存在,或者已不存在时,评语都是正确的,而将两个“正确”放在一起时,却是自相矛盾的。
然而,无论如何,南平的新华书店是值得我怀想的。
新华书店,以现代理论的营销模式来看,可能是 1950 年以后迄今最长久的全国连锁运营商呢!其标识是最先一致起店牌的,或红底白字,或白底红字,别无其它;甚至非办公室是不冠以地名号牌的。这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中共一开国,就以“全民公有制”国营大型商业排头兵的阵势,占领了可以操控和贩卖思想的阵地。
当然,这是经历过半个多世纪以后,执政党的历史作为,教育了我这么认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重过南平市时,新华书店是仍然在“县”级时的原地,模样和格局也没变动。依旧是木板白油漆底的上面,手绘放大了毛主席手书的那四个红字。依旧是三墙书架,书籍挤站;中间地方也还左右各一大长方桌,书籍平放。只是从天花板上吊下来的几盏白炽灯泡,改成了几杠日光灯管。
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随几个同学一齐在县新华书店买过一种“小学教学参考书”,同年级语文的和算术的。印象迄今还有,大 16 开本。
我们的书没用几天就被老师明令禁带了。
老师发现以往一问三不知的,竟然对答如流了;作业错误频发的,个个全对了,于是盘问……
我买书的钱是向我的母亲要的,理由是:“老师要我们买的。”
结果,因为说谎,被我的母亲呵斥了一通,又被我的父亲讲道理了一通。之所以把以前打屁股的给赦免了,最重要的是因为:“肯读书,是好事。”
应该这使我最初晓得了“书的作用”。
我最初的工作在南平,结婚生子,经历了文革下放到南平大凤人民公社,等等这些,一直到 1976 年全家迁徙回福州,有这么长的断断续续的年月,却没在南平的新华书店买过几本书。记得曾经有一种中华书局出的《活页文选》,买过几期。每期最多不过 25 页,最少也就32开的一张纸对折了的4页;价钱最便宜的1分,最贵不超过5分。我买的都是刊载古文的。
一是省钱。
二是好附庸风雅。
但,这应该是我由着自己买书,多多少少自愿读点东西,自觉的起点,以致有了以后的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
在南平几乎不买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书店的隔壁就是图书馆。
我却是常常去图书馆借书、看报、抄写点什么的。这种良好的习惯受之于小学老师的教导,作为课外作业布置,有所要求和检查的。
像《活页文选》这样,以前误以为微薄的纸书,几经迁徙搬动和清理,到今天只剩唯一了;能找见的,就只剩下少儿出版社1961 年版的《古代诗歌选(第二册)》和上海市出版革命组1970 年版的《赤脚医生手册》。我买的时间分别在1964 年10月的11、1971 年 1 月的 24 ,价钱分别是 0.46 元、1.80 元。
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