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听见 •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据网上资料,“圣比得大教堂共有五道门,中门供参观者进出,其余四道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死亡门和最右边的圣门。圣门每25年打开一次,进入圣门,意味着走进天堂。”

那天我随游客而进,末了也随游客出。一进一出都是大殿同一方向的两扇门。莫非它就是“中门”?又不像是,因为正面是一扇黑漆的关闭得很严实的大铁门,我们走的是过了右侧一小段廊道的另一门。

没有导游,可以去什么地方取得同步讲解录音盒。我意大利语、英语、法语都不会,算了,就那么进吧!

现在八点,导游给的时间是九点一刻集中。






步入圣彼得大教堂,我一下就惊呆了!我立马在大脑里,把见到的第一印象跟俄罗斯的冬宫、夏宫比较——梵蒂冈的这一建筑物让我想亲吻它!








圣彼得大教堂的前厅。中间的行径被两道齐腰高的深红色绒布隔了,很显然,那是教宗方济各的专用道。

圣彼得大教堂,又被翻译成“圣伯多禄大教堂”、或者叫作“梵蒂冈大殿”。 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可同时容纳6万人做祈祷,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教堂最早是建於西元324年,原始的构想只是一座小会堂,建於圣彼得墓穴的正上方,1506年开始改建,主殿先由杰出的建筑师布拉曼特设计,他用希腊四臂等长的十字形。

八年后画家兼工程师拉斐尔修改为竖长横短的拉丁十字形,并在正殿两边加了两个小礼堂。拉斐尔英年早逝之后,1547年则由时年已七十二岁的米开朗基罗在重新设计再做修改,所完成教堂大厅的最大的圆顶穹窿,直到它去逝,也仅雏形。

其它工程,则由波尔塔、马德诺、贝尔尼尼、多纳托、小安东尼奥等相继主持,直到1626年11月18日由教皇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这个主体建筑物还只是完成了一个外壳。

继而,贝尔尼尼进行内外装饰,他这一干就又用了二十多年。

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呈现出的巴洛克建筑艺术和富丽堂皇的色彩,尤显和谐。

因它所经历的岁月,又正好与基督教发展壮大的过程同步,所以圣彼得大教堂可谓基督教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圣彼得大教堂共有十三个圆顶穹庐,两中,十小,对称地分布在当中最大一个的左右。

每个弧形的内壁都绘有圣经里的故事,装饰以彩色的图案。






祭坛上方的这个最大的圆顶穹窿,住宅楼整座教堂大厅,直径达42米。

其穹顶壁画是米开朗基罗作的最大一幅。

米开朗琪罗去世后,由其他的建筑家继续了二十六年,才完成。它为教堂平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神秘感。
















大圆顶的下方,是整个主堂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教皇的大祭坛。由贝尔尼尼设计和打造。

台基之上,四根铜柱,每根高20米,下节盘以绛色麦芽螺旋线条,中节和上节则由橄榄叶绞链,三节衔接,无数小蜜蜂飞舞穿插在枝叶间,共同支撑和护拥起一面青铜封顶华盖。从而有了自地面到上封总高度与五层楼等高的30米,并且整体彰显出当时的教皇乌尔班八世的微章。

青铜华盖上的大天使 小天使

由马德诺设计的祭台四围,采用云母栏杆;99盏长明灯点在坛前的围栏上,永恒不灭。

有一说“祭坛的正下方是圣彼得的墓穴”。但似乎因为考古发现的骨骼碎片,另有一说“彼得的遗体被埋葬在广场外,埋葬在从广场在梵蒂冈上坡通过科妮莉亚少于150米的地方。”






祭台的后面是圣彼得宝座。

这是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宝座上方有许多小天使围绕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中心镶嵌着代表圣灵的鸽子的彩色玻璃,在阳光的透射下白鸽展翅好像朝你飞来,梦幻迷离。

它是贝尔尼尼在圣彼得大教堂完成的另一惊世之作。
































一座大教堂的内部,用雕刻的立墙隔壁,使之有了大大小小的教堂。








这其中,为首重要的是入大殿右侧第一间的小教堂,其正面红褐色的座坛上,是米开朗基罗毕生唯一的一件署名的雕塑作品《圣殇》,又名“圣母哀痛”。他用工两年,把圣母圣子一切,附注到出神,1499年这尊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时,他年仅。当时许多人不相信它是出自一位年仅二十四岁青年之手,米开朗基罗力证其真其是,遂在圣母胸前的衣带上刻下了“来自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作品”,事后他对这一粗鲁深感懊悔,从此不在作品上署名。《圣母哀痛》也就成为唯一一件有署名的米开朗基罗作品。

1972年,匈牙利一精神病人用铁锤击伤了圣母像的面容和左臂,天主教界为之震惊。专家们花了三年时间才将它修复。现在它已置于防弹玻璃罩之内。我们也只能隔着栏杆、玻璃罩和间距,看见。










大殿内的圣彼得铜像,其头顶上的金属圈是圣人的标记。他举起的右手代表祝福,而左手则握有两把象征神权的钥匙。

教堂内保存着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的美术作品,在此,我深感他们之所以获得世代的顶级的赞誉,其中之一就是因为他们用美学的艺术让神圣活化,并使之前实现宗教生动的永恒。

其中的绘画作品,除了穹庐之顶上的,还有神龛壁面的。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里壁画都是马赛克镶嵌出的艺术品,采用天然矿石烧制出来的颜色画出来的。






《主显圣容》

这幅马赛克画由六位艺术家经九年努力,完成于1767年。

画面描绘耶稣悬浮于空中并散发光芒,先知摩西和伊利亚伴随身旁,三个弟子倒地惊叹的场景。






《圣杰罗姆的最后圣餐》

圣杰罗姆是早期的拉丁教父之一。

画面中的圣杰罗姆显然再也无力领受圣餐。天使正在准备接引他上天堂。受杰罗姆为其拔出掌底棘刺之恩而长年追随他狮子软卧在画面的右下角,悲容满面。

科米尼奇诺1614年原作,此马赛克摹品完成于1744年。






《谎言》。

圣彼得大教堂内的经堂、祭坛与雕塑纪念碑的主题或主角均为圣经故事人物、历任教皇、以及天主教历史上的名人与贵客。

以下是雕像。






圣海伦娜。

圣海伦娜是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妻子,坦士坦丁一世(大帝)的母亲。她是个虔诚的圣徒,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给了海伦娜很大的权力和珠宝,让她去耶路撒冷寻找耶稣的圣物。海伦娜进入了靠进基督受难地的一座神庙进行挖掘,总共挖出3个十字架,随行的一个妇女在当地染上了重病,触摸了前两个十字架都没有反应,当摸了第三个十字架时病立马就好了,海伦娜立刻就知道这就是耶稣遇难时所钉的“真十字架” ,随后把它带回了罗马。

是鲍尔济1629到1639年的作品。






圣女维洛尼卡。

相传耶稣身背十字架登赴加尔瓦略山时,途中维洛尼卡曾用面纱为耶稣擦拭血汗交加的面容,而耶稣的圣容就永远印在她的面纱上。后由东征的十字军从耶路撒冷带回罗马,教廷信以为真。

雕像由Francesco Mochi作于1639年。

在这座雕像上方的石室内保存着那件圣女维罗妮卡面纱的残片,上面有一位胡须男性的影像,这件圣物在每年的圣周五向公众展示一次。

耶稣蒙难十字架的残存部分也存放在这间石室,安放在一只银镀金青金石制成的十字形匣内。

这座雕像的下方有1506年4月18日圣彼得教堂正式重建之日,时任教皇朱利奥二世埋入的奠基石。






圣朗基努斯。

朗基努斯原为罗马帝国百夫长,在耶稣受难时,他曾用手中的长矛刺向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胸侧,以期加速他的死亡。耶稣伤口血水溅到他半盲的眼睛即刻复明,使他感受到神的力量,从而受洗成为虔诚的基督徒。这根长矛因为沾有耶稣的鲜血,也就成了圣矛,拥有战无不胜的神力。这支枪后来断为三截,又被制成三支枪,一支在维也纳霍夫堡博物馆、一支在罗马奥古斯丁教堂、一支在大格拉斯顿柏立修道院。






圣朱丽亚娜.法考尼礼。

童贞女修道会长,强忍病痛,全身心祈祷。

14世纪佛罗伦萨修女终身潜修,在三十五年的修道会长任期内,制定会规并以身作则。于去世400个年后(1737年)列圣。

圣像作于1740年。






神之圣约翰。

圣像作于1745年。救生和医务工作者搂着患者,招人施救。

16世纪葡萄牙修士约输由军人转为医务工人者。他创建为贫穷病人服务的医院,并曾救人于水火。其追随者创立的医院兄弟会在50多个国家开设了300多家为贫病和残障儿童服务的医院。他是医院、病人、护士和消防员的中保。于去世一百四十年后的1690年列圣。






基督的圣特蕾莎。

圣像作于1754年。基督教神秘主义著作家,手持鹅毛笔凝神构思,小天使为她捧着墨水瓶。

16世纪西班牙灵修大师特蕾莎是加默罗会的改革者,她于去世第四十年的1622年列圣。








八世庇护Pius VIII教皇的墓龛纪念碑

圣彼得和圣保罗之前,教皇跪在耶稣之下祈祷。

1829-1830年其在位。教廷与英国和德国新教徒的关系有所改善。1808年在法国占领意大利时,曾因拒绝向拿破仑宣誓效忠而被监禁和放逐。形势反转后,他以德报怨,善待被放逐的拿破仑并帮助其母亲。

纪念碑下方为进入圣器珍宝馆的通道。

纪念碑由彼得罗·特内拉尼作于1866年。






庇护教皇七世纪念碑。

纪念碑由Bertel Thorvaldsen建成于1831年。教皇坐像面带倦容,正为包括朋友和敌人在内的所有人祈祷,其左右天使分别代表历史和时间,其下两位女性分别代表坚毅和智慧。

纪念碑下小门原为唱经席的进出,现已不用。






庇护教皇十一世英诺森纪念碑。

纪念碑由P. E. Monnot制作。教皇坐像呈布道状,其左右两边的女性分别代表忠诚和坚毅。

教皇Innocent XI(1676-1689年在位)在上任后挽救了濒于破产的教廷财政,并对与土耳其作战的天主教国家作财政支持。

英诺森十一世的遗体葬于圣塞巴斯蒂安经堂的祭坛之下。







十一世教皇利奥念碑与墓龛

十一世教皇利奥1605年4月登基,时已70多高龄,在加冕仪式上因风寒,一病不起不起,在位仅二十七

属于反对宗教改革的保守派。

纪念碑由亚历山德罗·阿尔加迪作于1644年。其坐像呈祝圣祈福状,左右两位女性分别寄寓坚毅和慷慨(手撒金币,传说暗喻法王亨利4世曾花30万法郎助其当选),其下方基座的浮雕,描绘他在时任教廷大使时见证法王亨利4世发誓弃绝新教教义、以及签署西班牙法国和平条约的场景。






这是圣彼得里最古老的一座墓碑。也是惟一一座从旧圣彼得教堂直接搬来的教皇墓碑。






斯图亚特家族陵墓纪念碑。

16世纪中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要离婚,而他的妻子受罗马教廷的保护,教廷坚决反对离婚。国王一怒之下决定自立新教,自封教主,英国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后,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廷,建立英格兰王国圣公会,规定国王为国家宗教领袖。

历史上英国脱离了罗马天主教廷的领导后,王室的斯图加特家族的一个亲王和两个王子,却坚持自己向来对罗马天主教的虔诚,毅然放弃了王位继承权,住进了修道院。以致于以后他们的陵寝得以批准,葬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内。

石碑上刻有斯图亚特王族的家微,上方中部是父子三人的浮雕像和名子,下面有两位天使悲伤地倚靠在快要熄火的火把上。





圣海伦娜.

海伦纳是君士坦丁大帝之母,她改变信仰皈依天主教后,曾为教会捐建多所教堂,并在公元4世纪初赴耶路撒冷朝圣时,历尽艰辛找到了真正的耶稣受难十字架的残片。这部分残片也成为基督教六大圣物之一。而他因此被天主教和东正教奉为圣人。

雕像是鲍尔济1635至1639年的作品。






圣安德鲁。

安德鲁是圣彼得之弟、耶稣最初的使徒十二人之一。是苏格兰、希腊、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的守护神。他在赴希腊佩特雷传教时被捕,临刑前,因自认不够资格仿效被钉死在正十字架的主耶稣和被钉死在倒立十字架的彼得,向判处他死刑的罗马当局请求,改以X形的十字架处死。X形十字后来就成其象征。

由杜凯诺作于1635年。

圣安德鲁作为圣彼得的兄弟和之一,他是被杀害的。






圣庇护10世纪念碑 。

由Di Fausto设计的纪念碑完成于1923年。由Pietro Astorri雕刻的圣庇护10世像双手向天,为信众祈福。

保守派教宗St. Pius X(1903-1914年在位)批评对信仰的现代主义解说,反对外部强权对教会权利的干扰。他于1954年被奉为圣人。

庇护10世在其遗嘱中说道,“我出身贫穷,一生艰苦,也希望死时节俭。(I was born poor, I have lived poor, and I wish to die poor.)”他拒绝接受将遗体去除内脏并作防腐处理后保存的安葬形式,但其继任者并未遵从遗愿。他覆盖着银面具的遗体,被安葬在Presentation经堂的祭坛之下。

圣庇护10世纪念碑与英诺森8世纪念碑及墓龛相对而立。






亚历山大七世墓龛纪念碑。

教皇呈跪姿全神祷告,并不理会在柩衣下探头挥动沙漏警示时日无多的死神骨架。座下的四个雕像彰显教皇的美德。左侧怀抱儿童的是“慈爱(charity)”,右侧脚踩在地球上的英国之上的是“现实(truth,意指教皇对英国新教的徒劳压制)”,其后为“谨慎(prudence)”和“公正(justice)”。纪念碑之下为进出教堂的一道旁门。门楣上覆着一条深色大理石雕成的毯子,这样,下面的门便显得是陵墓的门户了。慈悲之神抱着一个孩子;真理之神,头发凌乱,眼中饱和着泪水,传达出深刻的痛苦。

纪念碑是八旬高龄的贝尼尼在在1678年设计的代表作。






圣朱丽亚娜.法考尼礼

童贞女修道会长,强忍病痛,全身心祈祷。

14世纪佛罗伦萨修女终身潜修,在三十五年的修道会长任期内,制定会规并以身作则。

1341年6月12日,朱莉安临终前因体弱无法起身领圣体,神父依她请求,将圣体隔着一块圣布发在她的身上。圣体一放上去,立刻隐没,她亦去世,不久,她的腹部出现与圣体一模一样有十字架的圆形图案,,朱莉安因此也被成为“圣体圣女”。

教皇克雷芒十二世在她去世第四百年的1737年,列之为圣。

圣像作于1740年。

作品中的朱莉安相当孱弱,但展开的双手又还在践行她亲自制定的会规:以善服人,令冷淡者热心敬主,教罪人改过迁善。






圣依纳爵。

依纳爵是十六世纪西班牙洛约拉(Loyola)基督教神秘主义者。是耶稣会(Jesuits)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主张天主教内部改革但反对新教。他是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中保,他于去世六十年后的1622年列圣。

圣像由Camillo和Giuseppe Rusconi作于1733年。作品中的圣嘉弥禄手捧他的著作《神操》,脚踩离经叛道的宗教改革派。








圣彼得大教堂雕像,据说有162尊,也有说200个的。

我拍摄的都在这里了,尽管努力找到与之对应的文字介绍,却还是欠缺多多。






瑞典皇后克里斯蒂娜

为了信奉天主教,她于1656年放弃皇后尊位,离开了祖国,到梵蒂冈做了修女,至死无悔。天主教表彰她,于此墓葬在此并立碑。墓碑上方有她的侧面浮雕铜像,下方有两位小天使共同托起皇冠,底下便是她的石棺。










1198年,时任教宗的的诺森三世创立牧徽,作为其教宗的标志。

教宗牧徽由此开始。

传统上的教宗牧徽,皆有钥匙,代表权力之束缚和释放,金色的钥匙在天,银色的钥匙于地。教宗本笃十六世,改用主教冠和披带。

制作牧徽的材质,有大理石的,有马赛克的,有铜的,各有不同。




洗礼堂的圣水钵










它设置在靠近大门口的石柱下方,由两个小天使抬着。

两个小天使捧圣水盆的雕塑,像高2.5米。

仍然是贝尔尼尼的作品,

我由此再又想到圣彼得广场上的两座喷泉。

是的,生命之所以得以生存,生生不息,都得益于上帝赐予的滋养生命的圣洁之水。

圣水是每座教堂都有的固定设施。里面有被祝圣过的圣水。

那天,因为晨早,圣彼得大教堂里的参观者不多,其空间的安静则可以听到偶尔进门的天主教徒,用手指蘸圣水,在自己胸前划十字的心音。

 



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