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印度观想-2018 比拉庙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19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这是我们团“印度六天游”的第十一景点:比拉庙。

上面的第01到第16框,按游览节点的先后,记录了参观的所到:从酒店出发,车行十五分钟后下午4停在一个停车场,我们开始沿着丘下的水泥坡道上走;左侧的丘岭上有老旧的古堡,导游BOBO对此没有介绍;再前路之右下方有个神亭,众人直往前走,我独自上往下再从下跑上绕着它走了一圈;追上队伍后,很快就到了“三教合一”的“比拉庙”。从停车场到庙前大草坪,不到200米,而那座神亭正好在上下两段的中介地。

我知道在斋浦尔市游览的项目里,包括一座全免费开放的“比拉庙”。同时晓得“进庙的殿堂是必须脱鞋”和“殿堂内不许可拍照”。对此在旅行社的《游览参观最终确认》告知书明文了两项,我的直接反应是:“该不会丢了吧!要不,再多带双轻便的去,以防万一?”随即这么决定:还是穿“阿迪达斯”去吧,唉,都跟着我走了七八年,也到了差不多的时候,再走这么一回吧!即使“万一”,就在当地买双鞋,亦不乏一件印度旅游纪念品。

到了现场,我们个个都脱了鞋,陆陆续续把自己的鞋丢进导游BOBO从寄存处弄来的一个大编织袋里。然后BOBO去办事,给出时间是三十分钟,我们各自入内,自由活动。

正如回到车上后,团员个个所感受的“外面看还可以”,“里面空空的一个厅”,“什么都没有看的”,尽管我拍了照片,倘若没有回来后的查阅资料,也无非如此。但在那里的当时,我还是有所求知的:

1、为什么是“比拉庙”,而不是“比拉神庙”?“比拉神”的地位与影响?

2、“三教合一”,是哪三个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与生俱来”对立印度教的,竟然有此可能?莫非也像我们到过的莲花寺那样,27个宗教大同的“大同教”之另版?

3、哪里标志“三教合一”?看点?

我提前一分钟出来,以准时4点半集合。发现BOBO的编织袋里还有好些双鞋,却没有我的鞋!






17



我很奇怪。

BOBO:“为什么?很奇怪!为什么不见了!……那么,现在,怎么办?”

我笑着安慰他:“就这样啊,我穿着袜子可以走的啊!也可以连袜子也不穿,光脚呀!这是多么难得的光脚在印度,和你们印度人一样啊!”

BOBO 在连连说“不行!不行!”之后,把我带到寄存室的里面。

天啦!大约9平方米面积的地面上,多少个编织袋乱七八糟地堆叠着!不入编织袋里的几百上千成双或不成对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鞋!鞋!鞋!

BOBO 对我说:“你看看,有没有你的?”之后,他用不大的声调跟里面个管理员说印度语,我肯定跟我丢鞋有关的话。

“有没有?还是没有吗?”BOBO忽然指着一双“耐克”:“这不就是你的吗?!”

我说:“不是!”

他又跟里面的人说了什么。

里面的人拿了一双灰色的鞋,递给BOBO

BOBO转递给我:“你穿上吧!这个管理的人说的,这就是你的鞋!他是这样说的!”BOBO看我不敢顺势,又催:“快走吧!我们的车要开了!”

我认为自己这样的行为已无异小偷。

忐忑和羞耻让我耿耿于怀。

在车上就座,近旁对BOBO悄悄地:“我们在随便上面地方停一下车,我去买双鞋吧!托鞋也可以!”

“哪里有卖鞋的地方!……那个人说了‘没问题,很多人都是这样,他穿了你的,你穿另外一个人的’……你穿的很合适啊!这双鞋,按照我们印度人的说法,就是‘本来就是归你的’……”

我脚上的“斯凯奇”,肯定是哪个老外游客的。第一它的长度43码,第二鞋里鞋外很干净,应该是乘坐旅游专享大巴行走的,……

此事发生的隔天,我在深圳火车站附近买了双地摊货的无牌鞋,89元,随即把“斯凯奇”丢进了垃圾箱。

17框照片的左侧,有一种罪恶感的我,立此存照。

对被我侵犯的那不知是谁的人,深表歉意。

18框以下,我做的补课笔记的要点是:

一、“ Birla ”比拉,是一个世代家族的姓。中文也译为“比尔拉”的。

二、Birla Temple比拉庙也译成比尔拉庙,它比拉家族的一处在斋浦尔的家庙。属于私产。其全名“比拉•拉克希米•纳拉扬庙”。早先的建筑物是1938年的,现之建筑物是D. B.比拉1982年他逝世后的1989年落成的,具纪念性。先前原址已由神亭取代。

比拉家族以相似建筑式样的庙,在印度还有两处,规模都小于斋浦尔的。

三、实业家 D. B.比拉在甘地领导独立运动的早期,以及之后,都始终坚定不移的追随甘地的和平主义,整个家族为之奋斗并资助奉献。印度国父、圣雄甘地就比拉为典范,重新界定富人的“社会身份”,认为能在财富增值的同时回报整个社会的富人,是“人民财产的托管者”。甘地的“财产托管”之说,既更加激进比拉的爱国热情,也更使比拉的政治投资赢得了丰厚的回报。

有中文这样表述:“印度独立后,与甘地的关系为比拉家族赢得巨大的声望,也促进了家族与新任政府的往来。”“尼赫鲁总理亲自为其家族颁发特许照,垄断有效地阻止了国内竞争,很快便成为把持印度经济脉门的旺族。”“传统的贵族在分裂,似比拉一样的新贵们,富可敌国的政商家族们,无可争议地在神与人意下如日中天。”

我看到的资料是:“比拉集团”,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海外投资设厂,是印度本土第一家跨国企业累积的资产达高大120亿美元。

http://k.sina.com.cn/article_6435937922_17f9c9e820010087c3.html?cre=financepagepc&mod=f&loc=1&r=9&doct=0&rfunc=100 我看到的最新的讯息来自2018年03月10日,“新浪看点”作者“地厚寂然朱”介绍:“ Aditya Birla Grou  印度比拉集团。比尔拉财团是印度第二大垄断财团。总部在加尔各答。创始人为 G.比尔拉。采取家族统治方式,由家属成员分管主要企业。支持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第二大垄断财团。总部在加尔各答。创始人为 G.比尔拉(1894~1982)。G.比尔拉的祖父 S. N.比尔拉属马尔瓦里商人种姓,1857年在孟买经商起家。1893年父亲 B.比尔拉在加尔各答经营进出口贸易和钱庄,并充当英商安德鲁·尤尔公司的掮客。1910年比尔拉继承父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尔拉家族靠经营黄麻、棉花等商品的出口和鸦片贸易,财产由 200万卢比增至 800万卢比。战后向黄麻棉纺工业投资,30年代向制糖、造纸等工业投资,形成财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尔拉家族又向机械、煤矿等部门投资。1946~1947年度资产已达 2.185亿卢比。印度独立后,比尔拉财团着重发展化学工业,有‘印度的杜邦’之称。1973~1974年度比尔拉财团在国内有 185家公司,1981年资产为169亿卢比,拥有职工近40万人。比尔拉财团所属的大公司与外国资本有资金或技术合作联系,但注意保持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在国外有23家合营企业,投资额截至1978年为止为2亿卢比,占印度私人对外投资的第一位。

四、从侧面看整座主体建筑物有三个形状不同、高矮不一的屋顶,而从正面看这三个屋顶最前的伊斯兰教圆顶最低,最高的是印度教的塔状,中间的代表哪个教,有说“是佛教”而我未见权威说法。无论如何,它们以各自的特征和谐地组合呈现于世,是为“三教合一”。

五、我们跟团游所走的丘山侧道,通向的是“三教合一”最高庙殿的后边门。比拉庙“三教合一”的殿堂正门有白石阶梯。阶梯之上的平地,左右亭间内,分别安置了比拉、比拉夫人面向正殿行合十礼的立像。

六、正门的左右侧上下有4块碑文,分别示意“寺庙向所有朝奉者开放”,载名印度斯坦慈善信托(B.M. birla 基金会)赞助,以及执行人之虔诚。

七、其殿堂内唯一供奉的印度教中最重要的神灵“Ganesh”毗瑟奴和妻子拉克希米。毗瑟奴是印度教的“三位一体”的神。拉克希米是财富和好运的女神。

彩色窗玻璃上是一幅幅描绘着印度教圣典中的场景和故事。

八、比拉庙背面的古堡是“Moti Dungri fort”,斋格尔堡建于1036年,荒废甚久,不开放。

我搜索到的,中国游客在2016年4月拍摄的照片,可见其中一侧的印度教神庙,在我此行的拍摄中已然是原址建新的。

九、庙的外墙和立柱面,刻有“伟大的历史人物和其他宗教的任务,包括苏格拉底、基督、佛陀”等。

十、比拉位处斋普尔市区南部。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