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2016 京城行 • 南锣鼓巷门面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01




打从延安时期《夫妻识字》开始,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一说“学文化”,就光晓得上学、读书,文化也就与之等同。

后来,因为看见“文化局”的牌子,才多晓得了艺术类的也归口其中。

到了反右运动,又晓得了“知识分子”都是大有文化的人。

直到潘多拉的盒子打开,所有的都带着“文化”的细菌,到处滋生和繁衍。吃的有“食文化”。饮的有“茶文化”、“酒文化”、“咖啡文化”、“可乐文化”。拉尿屙屎有“厕所文化”,……更不用说,就跟《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当晚幸事那样,挂上红灯笼景点就有了“旅游文化”!

游客如鱼,鱼贯而入,拥挤挤,乐呵呵,玩自拍,“耶”加“茄子”,再鱼贯而出,发微信到朋友圈,说明“到此一游”。谁又能说这不是“文化”呢?

京城的南锣鼓巷,之所以自2014年完成改造后,在大栅栏心目中俨然一派“后生可畏”之大市,就我的实地走看,其不在于那里面的铺子,尽是原先四合院靠胡同道的一侧拆了,改造成了铺子,小的没名堂;也不在于百分之九十八都是新字号,就三四户老商号来说,也挂着油漆未干的招牌;而在于总体商事的自由度和个性内外彰显。

随机拍摄了一些店铺的门面,说它们具有商业文化,旅游文化,俗文化,雅文化,市井文化,我以为都没有什么不妥。至少,人们可以从中除识得汉字以外,还读得出日本汉字,看得懂韩语音译汉字意思,英文的就更多人知了。

毕竟这合适“‘90后’文化”。


2016-05-27   感冒稍微好些  问题不大



(陆续点击画面即可看到原尺寸清晰图文)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