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去回俄罗斯 • 邂逅毕业典礼
|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陆续点击画面即可看到原尺寸清晰图文。)
那天上午,我们的团队被拥拥挤挤进了克里姆林宫。
就跟北京故宫一样,克里姆林宫不是单一的宫,而是一座包罗各种建筑物的大大大大的“院”。
队员们又去参观教堂和其它了。
我寻着传来的军乐声去走,竟然在一处边长可能都只有 90 米的正方形广场上,看到今篇以上的 1 张和以下的 91 张所拍照片的写现场。
一开始,我以为只是一所军校的毕业典礼,看到第二部分女生表演俄罗斯民间舞的时候,我从她们大部随后者不同于第一部分人穿着制服中,以及分别与两部毕业生合影的贵宾是不同的,这才推测出:他们来自两所学校。
现场,我以为这不过是两所学校的毕业典礼,直到我临近中午归队,说予导游,才晓得这一天是“红帆节”——“中学生毕业日”。
真的,我觉得自己此行俄罗斯特别走运+——6 月20 日竟然提前遇上一般都在25 日才庆祝的这个全俄罗斯的节日,而6 月21 日和22 日是圣彼得堡“白夜节”,那两天的昼时最长都可达21 个钟头,恰恰21 日到25 日我们团队正在圣彼得堡。
我知道,俄罗斯只有“学校”和“大学”之分。
7 岁入学,到16岁毕业的是“学校”的学生。
所谓的“小学”、“中学”之分,乃至“中学生毕业日”的说法,或许是以老旧而言,或者根本就是中国人以自己之说法而言他俄罗斯。
这个典礼,标志着 1 6 岁的他们已不再是年少;宣告了其从今已经成人;已经可以自己选择上大学,或者上军校,或者参加工作;应该而必须有社会和家庭的担当,有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我看到他们在典礼结束后,自由散去时,那么大声的欢呼声“乌拉(万岁)!”,那么热烈地获得父母的亲吻额头,那么多的与亲人拥抱,那么当然地恋人的接吻……
与其让我去听关于每年 6 月 2 5日的这个节日之名称,是来自苏联作家亚历山大·格林1955 年的中篇小说《红帆》,说的有一少女登上了红帆船,与心爱的人驶向幸福彼岸——那么一个故事,我宁可只说“学生毕业日”。
20115-07-18
【本篇有关】
百度百科 红帆节 http://baike.baidu.com/view/8491487.htm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