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秋波两湖游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06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因为出现预警,也已见显露的合俗不切题,所以把原先拟名的“武汉之行”,从根本目的参加“高中毕业五十年同学聚会”,改做附带。

      立意在于秋游,去珞珈山看望我姐、姐夫、外甥和外甥孙女,再去些旧地寻点少年印象,然后走岳阳、去衡山、到长沙。

      这条线路不止走过三次,最近一次还就在去年的 8 月。

      撇下武汉,穿岳阳、长沙、衡山,一线不算长,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出、讲不了、实在有的莫名情结,就是“再看看”吧!

      这是今次秋季行旅的上半段,预期头尾 10 天。

      下半段,现在预想接着前行的线路有两条,一条往贵州、云南,另一条去广西。头尾 7 天。

      我想,等去到长沙以后再画线路;登上衡山,到达祝融庙之后,再确定具体。

      上半段的行程定名为“秋波两湖游”。

      秋波,既有季节可看的美景,也寄望一路得天时、地利、人和。

      两湖,既通常湖北、湖南之合称,又特指我此行将揽胜的湖北武汉东湖、湖南岳阳洞庭湖。

      游,陆地的散步,湖中的泛舟。


      已着手资料的准备,今进入第三天。

      行前搜集和阅读资料,已经成为我行旅的必要前提功课。当步履启动时,做足的案头功课实已行之于前,成为具体的导游。

      有许多时候,这一功课的效应所能提供的知识,甚至超越现实;是地理,是历史,是人文,是景物,是风土,甚而至于方言,等等众多的脉络,会让其后的实际所见更生动,更丰满,真正光彩流韵。

      就以今次“两湖”的“湖”来说,一个字,一字义,一地理,一自然,一治史,一沿革,一小岛,一楚辞,一楼台,一篇记,粼粼仿佛八百里洞庭之波光当面。

      一个字,一字义,甚是清楚的。

      此处言其“清楚”,是因为湖水的清澈,是古时归属吴、楚。

      一地理,就不单单是一个“湖”字可以“清楚”得了的:

      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山东、山西以太行山而分,是地理。

      广东、广西则先因汉武帝人为,再才地理——汉武帝统一岭南,降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当时统辖岭南九郡的“交趾部”,取其中“广信”二字命名首府所在地的地名。西汉,以广信所汇桂江、贺江为界,东为广东,西为广西。这就是一治史,一沿革。

      而这“湖”所指的洞庭湖,其户口衔接长江,北邻湖北荆江的南岸,全境则都在湖南。

      湖南,理所当然其地域更多的是在“湖”的南面,而它之所以简称作“湘”,恰是因为唐代在此地域派设节度使,管辖洞庭湖以南,包括湘江、姿(资)江二水流域,始出其名。

      我搜索到一张历史上洞庭湖被围垦成陆地的示意图,初还以为若史无围垦的便是常言的“八百里洞庭”。为求实是否,再搜,得:

      《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所曰“云梦”之“梦”,古通“漭”,古楚方言,指湖泽。

      而“春秋昭元年,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定四年楚子涉濉济江,入于云中”的“云”。《汉阳志》说的明明白白:“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这里的“江”,应是荆江。

      《地理今释》载:“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梦。”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言:“云梦者方八、九百里。”

      上述可见,“八百里”并不都是洞庭湖的方圆,而是包括长江以北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带和长江以南还有烟波浩渺的大小湖泊的总面积,洞庭湖在其中。所以统称“云梦泽”。据今天的数据,云梦泽最大面积曾经达到 4 万平方公里。

      一小岛,说的是我在岳阳楼已经望见的君山,去年我没上过岛,今次应该舟船过渡。

      一楚辞,指的是屈原《哀郢》“上洞庭而下江”,《湘君》“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因其据民间传说行吟成就女神居所。

      楼台,一篇记,当然首先是岳阳楼,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之阅军台;然后是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楼登去岁,文背半世矣。

      如此爽朗一笑,歌以“上洞庭而下江”,“邅吾道兮洞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晦气散尽!

      高天薄云。


                                           201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