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在龙门石窟的走走看看

   发布日期:2013年09月0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我一直有着去敦煌的想法。
      去敦煌看壁画,几乎成了夙愿,情缘始自年青对绘画的喜好、半百受日中交流株式会社董事长冈田先生生前口述的促使——他和夫人去过还想再去、退休后摆弄照相机。
      在“博收之旅”的计划之前,又反复考虑,还是放弃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网上写的:
      “您好:欢迎来敦煌参观游览,我是旅行社的导游,莫高窟春夏秋冬四季常年地向广大中外游客开放,随团能参观10到12个洞窟。在莫高窟洞窟内参观禁止拍照,窟区外可拍照。旅游开放服务办法通知如下:1、参观门票价格:旺季5月1日到10月31日,160元/人;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期间,80元/人;2、淡季期间,莫高窟保持旺季开放期间的洞窟数量不变;……”
      游客:“节假日可以看到15个洞窟!平时只可以看到7到8个!”
      游客:“不能照相,进窟之前要在外面存包,免费的。一旦在窟内发现照相,保安会立即把你揪出去。”
      游客:“不准带相机。说是怕闪光灯的强光令壁画加速氧化分散,实际上这是伪科学的观点,但对文物保护半通不明的人都深信不疑,所以在国内很多地方的古迹都有这种近似无稽的保护方式。对于敦煌的保护人员来说,闪光灯不构成文物损害这点他们肯定知道,法国罗浮宫曾做过试验,结果认为闪光灯根本不会对文物产生任何影响,但敦煌仍要继续禁止,原因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规定,每年很多的电视台或娱乐制作部门来拍摄时,拍摄收费数目是非常可观的。算起来还是布达拉宫的和尚最实际,连文物保护的借口都省了,直接‘摄影收费项目价格’,有钱你就拍,你就拍,没钱就不要YY!”
      布达拉宫的限制和许可,我亲身领教过,正如此说。
      所以,我不至于往返历程7328公里,乘火车105个小时,花上1478元的铁路辛苦,或者来回机票最低价2740元,只是为了去看10个洞吧——实际总共有735个洞窟,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492个——这样的高额堪比破处费!
      这是不是“社会”加“主义”国家统治者的公开卖淫?
      谁给我答案?

      查过龙门石窟,“窟龛 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全部开放,允许拍照,全票价120元,对超过60不足70岁,实行半票。
      即使不如所说,哪怕被宰,也就当全线沿途的最后一刀。
      我走长沙、岳阳、郑州、洛阳“线”,去了龙门石窟。走前,特意从书架上拿下《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做了功课。
      从洛阳火车站到龙门石窟,很是方便,从起始到终点81路公共汽车直达,票价才1元5角,丢两张1元的,14公里后还再加200米的车程,28个站,47分钟的开路,不找零也合算。
      下公交车,要走到售票处听说还有2公里,5元的摩的代步,省得酷暑里大汗淋漓。
      那售票处极像火车站的。好在我5点半离开酒店的,这里正空。
      之后按指示牌走西山一侧。主要的窟都在西山。
      西,净土,极乐世界乎?应该是。
      西山的对面是东山,也有窟,但我看后觉得其数量、其规模、其足以留步的寥寥。
      东山有香山寺,我没去,来这主要看凝固的石佛窟,不关切活跃的寺和尚;还有白居易墓,我也没去,可想象那样子是为了旅游业新修,白居易在里面却嘀嘀咕咕“离离原上草”,要是看到我去,不替我把前面没骂的“操!”给补骂了,才怪。
      东西两山的中间有条自南往北流的河,古名“伊阙”,现叫”伊河“。其上有两座当代的桥,梁作交通。
      龙门石窟的正门在西山。西山的进口在第一座桥的桥头之下,刻有“龙门”二字的地方,出口在第二座桥靠西山这端的极端。
      出了西山就不可再拿门票进西山了。只能往东山,而那门票在入东山口时,还得检一次。
      从西山望东山,景色偏绿,而在东山回首西山,那窟窿和规模宏大的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觉得我花的60元,值得。
      要再到公共汽车站,先还得回龙门石窟售票处,10元搭景区电瓶车,到那里然后步行两公里。
      这样,算是走完了“整个”龙门石窟,我走走看看的,为时三个小时十四分钟。
      拍了490幅照片。

      勤走,细看,多拍,连带想了几个问题:
      一,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合计1500余年,可知洛阳曾经。那么,洛阳的风水?西山、东山、伊阙的风水?
      二,西山的石块之大、质地的如何合适雕凿、每个洞窟从荒野到开工的预知由谁?
      三,除了解说词讲到的“功德说”:“成千上万的佛像是何人所为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首先,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的功德窟。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和唐代,那时佛教兴盛,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功德窟。另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统治人民,通过开凿扩大石窟来宣扬佛教。第三个原因,开凿石窟的风尚是沿袭佛教发源地之一的古印度而来得。” 还有没有别的史学观、佛学理论来解释为什么要这样集中,佛像人物又多同少异,并无故事性的雕凿?
 
      我还站在东山之上,想象千年以前——
      那漫山遍野金属敲打顽石的声响如何震撼心灵。
      工匠的人数?
      劳工们都笃信佛教,还是有为谋生的酬劳而辛苦的?
      一个洞窟不仅要雕凿大尊的主佛像,有的还要雕凿千尊高不过 4 厘米的菩萨像,而且个个五官都得清楚,袈裟线条都得流畅,劳作者的信仰与智慧、美术、技艺、性格、意志、毅力何来之有?
      当炊烟四起时,洞穴、佛窟、成就和还在待生的佛像、人们,谁陪谁?谁与共?作息自必说,生育繁衍的事情也在?
      在夜晚,可有星火?在寒冬,怎样御寒?在风雨,岂如穴居!
      山中几十年,京城何更迭?
      到底什么让这个世界在遥远的古代能这样执着于疯狂中平静?


      解说词说的:“洞内造像多为唐代和北魏时期开凿的,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代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代的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世俗相结合的,唐代呢,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代的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丰满。所以,唐代的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的那种,就是唐代典型的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的特点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的,很清秀的那种,就是北魏的造像。”
      近些年已有学者对“唐代以胖为美”的说法质疑。
      我回来后,查看印度保存下来的古代佛教的造像,一尊尊不论任何姿态,全是圆脸、圆肩膀、圆臀的呢!
      走之前随手搁下的《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还在案上,再翻阅,感觉一册厚仅5毫米的薄书,竟然是对佛之厚重。
 
                                 2013-09-03     “2013年博收之旅”的游记到此全部写完

      【本篇有关】
      2013-08-24    洛阳龙门石窟(一百五十五幅)
      001-025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12/3382.html          
      026-050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12/3383.html           
      051-080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12/3384.html           
      081-100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12/3385.html            
      101-125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12/3386.html           
     
     
      李翎《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7111216